时间: 2025-05-04 01:3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2:23
观道二篇
廉蔺向千载,凛凛若生者。
曹李虽无恙,如沈九泉下。
短长略百年,共是过隙马。
事来磨其锋,意气要倾泻。
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
唯此一物灵,不可藉外假。
誉髦天下才,西伯本心化。
君无诮斯文,可以观大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道理的思考。诗中提到,廉洁和正直的品格能够流传千年,犹如活生生的人;而即使曹操和李白这样的人物也难逃命运的无常,如同沉入九泉之下。人的一生虽短暂如过隙的马,但经历的事情却能磨练其锋芒。风云变幻瞬息万变,草木的生长也只在春夏之间。唯有灵魂的存在是不能依赖外物的。即使是被誉为天下才子的人,最终也要归于本心的转化。希望你不要轻视这些文字,透过它们可以领悟到深邃的道理与雅趣。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常与苏轼、米芾并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品格的推崇。在经历了政治动荡、个人失落之后,作者更加关注内心的修养与品德的追求。
《观道二篇》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作,黄庭坚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命运,传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价值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提到“廉蔺向千载”,强调了正直的品德的重要性,认为这种品质即使在千年后也能被人铭记。随后的“曹李虽无恙,如沈九泉下”,则揭示了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无法逃避死亡的命运,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接着,诗中“短长略百年,共是过隙马”,用“过隙马”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的短暂与匆忙,强调了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磨练自己的意志与品德。“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人生如草木般,生长与凋零都是短暂的。
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认为只有内心的灵魂是永恒的,惟有真诚与道德的追求才能赋予生命以真正的意义。最后,黄庭坚提醒人们要珍视文本中的智慧,以此来观照更为高雅的境界,体现了他对文化和道德的敬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道德的永恒,强调内心修养与品质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短长略百年”,它用哪个比喻形容人生的短暂?
“唯此一物灵”中的“灵”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曹李”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黄庭坚的《观道二篇》更加侧重于道德与内心的修养,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沉重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