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道二篇

《观道二篇》

时间: 2025-05-04 01:32:23

诗句

廉蔺向千载,凛凛若生者。

曹李虽无恙,如沈九泉下。

短长略百年,共是过隙马。

事来磨其锋,意气要倾泻。

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

唯此一物灵,不可藉外假。

誉髦天下才,西伯本心化。

君无诮斯文,可以观大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2:23

原文展示

观道二篇

廉蔺向千载,凛凛若生者。
曹李虽无恙,如沈九泉下。
短长略百年,共是过隙马。
事来磨其锋,意气要倾泻。
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
唯此一物灵,不可藉外假。
誉髦天下才,西伯本心化。
君无诮斯文,可以观大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道理的思考。诗中提到,廉洁和正直的品格能够流传千年,犹如活生生的人;而即使曹操和李白这样的人物也难逃命运的无常,如同沉入九泉之下。人的一生虽短暂如过隙的马,但经历的事情却能磨练其锋芒。风云变幻瞬息万变,草木的生长也只在春夏之间。唯有灵魂的存在是不能依赖外物的。即使是被誉为天下才子的人,最终也要归于本心的转化。希望你不要轻视这些文字,透过它们可以领悟到深邃的道理与雅趣。

注释

  • 廉蔺:指廉洁和正直的品德。
  • 凛凛:形容气势威严、庄重。
  • 曹李:指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曹操和李白。
  • 九泉:古代人们认为亡者的灵魂归于的地方。
  • 过隙马:比喻人生短暂。
  • 倾泻: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意志。
  • 春夏:象征生命的循环与变迁。
  • 西伯:指周文王,象征贤德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常与苏轼、米芾并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品格的推崇。在经历了政治动荡、个人失落之后,作者更加关注内心的修养与品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观道二篇》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作,黄庭坚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命运,传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价值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提到“廉蔺向千载”,强调了正直的品德的重要性,认为这种品质即使在千年后也能被人铭记。随后的“曹李虽无恙,如沈九泉下”,则揭示了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无法逃避死亡的命运,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接着,诗中“短长略百年,共是过隙马”,用“过隙马”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的短暂与匆忙,强调了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磨练自己的意志与品德。“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人生如草木般,生长与凋零都是短暂的。

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认为只有内心的灵魂是永恒的,惟有真诚与道德的追求才能赋予生命以真正的意义。最后,黄庭坚提醒人们要珍视文本中的智慧,以此来观照更为高雅的境界,体现了他对文化和道德的敬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廉蔺向千载,凛凛若生者。”:强调廉洁正直的品质能传承千年,具有生动的气息。
  2. “曹李虽无恙,如沈九泉下。”:即使是历史名人也难逃死亡,暗示人生的无常。
  3. “短长略百年,共是过隙马。”:人生短暂,如同瞬间而过的马,唤起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 “事来磨其锋,意气要倾泻。”:经历的事情能磨练人的意志,激发内心的情感。
  5. “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自然的变幻与生命的循环,强调事物的短暂。
  6. “唯此一物灵,不可藉外假。”:灵魂与内在的品质不可依赖外在的物质。
  7. “誉髦天下才,西伯本心化。”:即使被誉为才子,最终也要归于真诚的本心。
  8. “君无诮斯文,可以观大雅。”:希望读者珍视这些文字,从中领悟高雅的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过隙马”形容人生的短暂。
  • 对仗:如“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廉洁和正直的品德赋予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道德的永恒,强调内心修养与品质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廉蔺:代表道德品质,象征正直。
  • 九泉:象征死亡与命运的不可逆。
  • 过隙马:比喻人生的短暂与匆忙。
  • 风云、草木:象征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 :象征内心的真实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短长略百年”,它用哪个比喻形容人生的短暂?

    • A. 过隙马
    • B. 沉九泉
    • C. 草木
    • D. 风云
  2. “唯此一物灵”中的“灵”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道德修养
    • C. 内心的灵魂
    •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曹李”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与李白
    • B. 曹冲与李白
    • C. 曹操与李清照
    • D. 曹操与杜甫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黄庭坚的《观道二篇》更加侧重于道德与内心的修养,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沉重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哀范君三章  无题 替豆萁伸冤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无题 题三义塔 自题小像 自嘲 啄木 洗墨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爪字旁的字 官事官办 构陷 描眉画眼 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舟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克勤克俭 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天上无双 豚儿 单开头的成语 至要 指猪骂狗 抓头挖耳 平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