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元後一日观灯寄王四

《上元後一日观灯寄王四》

时间: 2025-04-27 06:10:25

诗句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10:25

原文展示: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

白话文翻译:

城头的月亮减少了一分圆,城里的万家灯火如炬般闪烁。紫陌大道上,众人相聚时,酒意正浓,红裙女子在此欢舞,显得格外美丽。且让我们在今晚尽情欢娱,大家都说明年再聚首。远远想象那狂欢的夜晚,河沙飞扬,水波湿润了归来的驮具。

注释:

  • 城头:城墙的顶部,这里指的是城市的高处。
  • 月减:指月亮的形状在变小,象征着元宵节后,月圆已过。
  • 万炬:形容灯火如炬,灯光灿烂。
  • 紫陌:紫色的道路,古时常指通往贵族家族的道路。
  • 行乐:享乐,指欢庆娱乐。
  • 重来:再来一次,指再次相聚。
  • 猖狂:指放纵、狂欢。
  • 河沙飞水:形容水流激荡,河沙飞扬,表现夜晚气氛的热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散文和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牵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后的次日,正值灯会之际,诗人寄情于灯火辉煌的夜景,表达对欢乐时光的珍惜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后,夜幕降临之时,城市的灯火辉煌和人们的欢庆场景。首句“城头月减一分圆”不仅引入了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节日的结束,渗透出一丝淡淡的惆怅。接下来的“城里人家万炬然”,展现出人们在这特别的时刻,尽情享受着节日的乐趣,灯光仿佛与月亮相映成辉,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中“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欢聚的场景,酒香弥漫,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共享快乐,尤其是“红裙”一词,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和氛围,体现出青春的活力与魅力。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反思时光的流逝和相聚的珍贵。“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同时也隐含着对离别的无奈。最后两句“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则将场景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狂欢夜晚的回忆,河沙与水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令人感慨。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热闹的节日气氛,也蕴含了对人生、友谊的深刻思考,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头月减一分圆:月亮在逐渐变小,象征着元宵节后欢庆的结束。
  2. 城里人家万炬然:城市的灯火如星星般闪烁,营造出热闹的节日氛围。
  3. 紫陌群游逢酒住:在紫色的道路上,众人聚集,饮酒作乐。
  4. 红裙醉舞向人妍: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欢舞,显得美丽动人。
  5. 且为行乐终今夕:让我们在今晚尽情欢娱吧。
  6. 共道重来便隔年:大家都期望明年再相聚。
  7. 遥想猖狂夜深处:遥想狂欢的夜晚深处。
  8. 河沙飞水湿归鞯:河沙飞扬,水波湿润了归来的驮具,表现了夜晚的热烈和狂欢后的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万炬”,形象生动。
  • 对仗:如“紫陌群游”与“红裙醉舞”,形成和谐美感。
  • 象征:月亮、灯火、河沙等意象象征时间的流逝、欢乐的场景和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元宵节灯会为背景,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人重聚的期待,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人间烟火气息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代表着节日的结束。
  • 灯火:象征欢乐与团圆,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 红裙:代表青春、美丽,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 河沙:象征着时光的流动,暗示人事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春节
    • B. 元宵节
    • C. 中秋节
  2. “红裙醉舞向人妍”中“妍”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美丽
    • B. 快乐
    • C.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河沙飞水湿归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离别的伤感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元宵节
  2. A. 美丽
  3. B. 离别的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诗词对比:

  • 《青玉案·元夕》中描绘的元宵夜景同样热闹,但侧重于爱情与思念,而苏辙的诗更关注于友谊与聚会的欢乐。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存在差异,但均展现了元宵节的美好氛围,反映了古人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明远楼) 卜算子(梦仙) 满庭芳 蓦山溪(鉴湖) 蓦山溪(九日) 惜芳菲(述怀) 哨遍 喜迁莺(上巳游涵碧) 桂飘香(元名花心动) 青玉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閠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贲帛 诞言 年事已高 山字旁的字 多方百计 涌澓 嬗变 雾鳞云爪 披开头的成语 随时度势 双人旁的字 包含侪的词语有哪些 撬窗挖壁 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引风吹火 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