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1:43
高安在南,分自豫章。
重山复江,鱼鸟之乡。
俗野不文,吏亦怠荒。
礼失不知,习为旧常。
高安位于南方,与豫章相隔。
重重的山川环绕着江河,是个鱼鸟栖息的地方。
这里的风俗粗野,文化不兴,官吏们也懒散荒唐。
礼仪失去知晓,旧有的习惯仍然延续。
诗中涉及的“礼失不知”可以引申为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忽视,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失去礼仪意味着社会的道德标准低下,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整体风气。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其诗、文、词皆有成就,尤其善于抒情和描写自然。苏辙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风气堕落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高安的地方风俗和官吏的懒散,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礼仪文化衰落的悲叹。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八筠州圣祖殿诗》是一首反映地方风俗和社会现状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地名“高安”和“豫章”引入,展现了南方特有的自然风光。接着,诗人描绘了“重山复江”的壮丽景象,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赞美。然而,随之而来的“俗野不文,吏亦怠荒”则展现了对地方风俗的失望与无奈。在这里,诗人不光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最后两句“礼失不知,习为旧常”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失落感,险些使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整首诗结构简洁明了,情感真挚,通过对比的手法使得诗的主题更加突出。自然景观的描绘与社会现状的对照,使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也能体会到他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地方风俗和官吏懒散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社会现状的对比,发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安”位于哪个方向?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重山复江”象征着__的自然景观。
判断题: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赞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