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3:35
黄庭坚的《听崇德君鼓琴》
月明江静寂寥中,
大家敛袂抚孤桐。
古人已矣古乐在,
彷佛雅颂之遗风。
妙手不易得,
善听良独难。
犹如优昙华,
时一出世间。
两忘琴意与己意,
乃似不著十指弹。
禅心默默三渊静,
幽谷清风淡相应。
丝声谁道不如竹,
我已忘言得真性。
罢琴窗外月沈江,
万籁俱空七弦定。
在明亮的月光下,江面静谧而寂寥,大家合拢衣袖,轻抚孤独的桐琴。古人已经逝去,但古老的音乐依然存在,仿佛是雅颂的余韵。真正的高手难以得遇,善于倾听的人更是稀少,就像优昙花,难得一见。心中忘却了琴的情意和自身的意图,似乎十指并未碰触琴弦。禅心静静地在三渊中,幽谷里清风也淡淡应和。琴声的美谁说不及竹声?我早已忘却言语,领悟了真实的性情。罢了琴,窗外的月亮沉入江中,万物寂静,七弦琴声依然定格。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叟,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深邃的哲理,擅长山水田园诗。
《听崇德君鼓琴》写于黄庭坚与友人崇德君相聚时,借琴声抒发对古乐的怀念与对当下音乐的思考,反映出他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听崇德君鼓琴》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描绘了一个夜晚,月光洒在寂静的江面上,琴声悠扬,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古乐的怀念,还流露出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充满了哲理。黄庭坚以“月明江静寂寥中”开篇,渲染出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境界。接着,诗人通过“大家敛袂抚孤桐”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对音乐的虔诚与尊重。整首诗在音乐的引导下,逐渐深入到对心灵的探索,体现出诗人对生活、艺术与心灵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妙手不易得,善听良独难”,既是对技艺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真正理解音乐的稀缺性的感慨。以“优昙华”比喻这种难得的才能,增加了诗的层次感。最后,诗人以“罢琴窗外月沈江”结束,意象深远,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乐的怀念与理解,体现了音乐与自然、心灵的和谐,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优昙华”用来比喻什么?
诗人通过“月明江静寂寥中”想表达什么?
“罢琴窗外月沈江”中的“沈”字最可能的意思是:
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王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而黄庭坚则更注重音乐与心灵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