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时间: 2025-04-26 18:32:52

诗句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

嫁作荡子妇,寒机泣到明。

绿琴蛛网徧,弦绝不成声。

想见鸱夷子,江湖万里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2:52

原文展示

次韵刘景文登郑王台见思五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
嫁作荡子妇,寒机泣到明。
绿琴蛛网徧,弦绝不成声。
想见鸱夷子,江湖万里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离别思念的情感。第一句比喻诗歌如同美丽的女子,尚未嫁人便已倾倒众生;第二句则表现出嫁给了游子,因离别而泪流至天明。接着,提到绿琴被蛛网覆盖,琴弦断裂无法发声,象征着心中的孤寂和无奈。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尽管相隔万里,心中依然有着深厚的情感。

注释

  • 公诗:指公共的诗歌,具有人气和美感。
  • 荡子:游子,远行的人。
  • 寒机:寒夜的机缘,指心情的低落。
  • 鸱夷子:指的是友人,历史上有记载的游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他是江西派的代表,诗风清新、洒脱,擅长用奇特的意象与独特的韵律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与友人刘景文登上郑王台时,目睹美丽的风景,心中念起远方的友人,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充满了对美和思念的双重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开篇将诗歌比作美丽的女子,形象生动而令人印象深刻,暗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情感转向了个人生活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深刻的情感共鸣。通过“绿琴蛛网徧”的意象,诗人描绘出一种无声的孤独,展现了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最后一句以“江湖万里情”总结,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

    • 比喻诗歌如同美丽的女子,尚未嫁人就已吸引了众多追求者,表现了诗歌的魅力。
  2. 嫁作荡子妇,寒机泣到明。

    • 这里描绘了女子嫁作远行的游子之妻,因离别而悲伤,泪水流淌至天明,展现了思念的心情。
  3. 绿琴蛛网徧,弦绝不成声。

    • 绿琴上满是蛛网,象征着被遗忘的孤独,琴弦断裂无法发声,表达了心中无奈与孤寂。
  4. 想见鸱夷子,江湖万里情。

    • 最一句提到对友人的思念,尽管相隔遥远,心中依然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歌比作美色,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使用“绿琴”、“蛛网”等意象,深刻表现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友人思念的交织,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和人生的无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公诗:象征着美好的艺术。
  • 荡子:代表了远行的游子,寓意思念。
  • 绿琴:象征着艺术与孤独。
  • 鸱夷子:典型的友人形象,寄托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公诗如美色”中的“公诗”指什么?
    A. 诗歌
    B. 美丽的女子
    C. 儿童的游戏

  2. “寒机泣到明”中的“寒机”指的是哪种情境?
    A. 冷清的环境
    B. 心情的低落
    C. 夜晚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绿琴”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孤独与遗忘
    C. 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赞美。
  • “静夜思”(李白):同样主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都擅长表达情感,但黄庭坚的诗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苏轼的诗则更具豪放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黄庭坚研究》

相关查询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其一 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 赵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明发龙川二首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和罗武冈钦岩酴醾长句 寄别何运判德献移闽宪二首 其二 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 横山江岸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诗朋酒侪 上达 超声速 开缺 士师 锡石 四结尾的成语 幕上燕巢 含垢包羞 时异事殊 贝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千语万言 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