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19
茨菰菱叶外,茭笋藕根边。
乳结三冬米,泥耕十里莲。
白通江水活,肥出土膏鲜。
老圃多居此,横塘不种田。
在水边的茨菰和菱角叶子之外,在茭笋和藕的根旁,
冬天会结出丰盈的米粒,泥土中种植的莲藕生长得十里长。
江水清澈而活泼,肥沃的土地出产新鲜的泥土。
老农常常在这里耕作,横塘却不再种田。
屈大均(1561年-1638年),明代诗人,字子和,号休斋,晚号云溪居士,江西人。屈大均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西园 其一》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及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此时正值明末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水乡景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西园 其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乡土情怀。全诗通过四个对仗工整的句子,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乡景象。起初,诗人以“茨菰菱叶外,茭笋藕根边”开篇,展现了水边的植物群落,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自然画卷。接下来,诗人提到“乳结三冬米,泥耕十里莲”,通过对丰盈的米和莲藕的描绘,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农耕的辛勤。在“白通江水活,肥出土膏鲜”中,诗人将江水的清澈与土壤的肥沃结合,传达出大自然的活力与富饶。最后一句“老圃多居此,横塘不种田”则蕴含了诗人对传统农耕生活的珍视与留恋,暗示着现代化进程中对自然的忽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传递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感慨。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领略自然的美好与丰饶,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思考与珍惜。
茨菰菱叶外,茭笋藕根边。
描绘水边生长的茨菰与菱角,旁边则是茭笋和莲藕的根部,展现了自然环境的丰盈。
乳结三冬米,泥耕十里莲。
表达冬季丰收的米粒,以及在泥土中耕作的莲藕,凸显了农田的富饶。
白通江水活,肥出土膏鲜。
描写了江水的清澈与土地的肥沃,体现了自然生态的活力。
老圃多居此,横塘不种田。
透露出诗人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向往,反映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强调自然的美好与丰饶,以及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尊重。在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自然的宁静反思人生,渴望回归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
诗人通过描绘哪些元素来传达自然的丰饶?
诗中“横塘不种田”表达了什么情感?
屈大均与陶渊明的诗歌均描绘了自然与田园生活,但屈大均的作品更具体地反映了水乡的生活与景象,而陶渊明则通过抽象的意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两者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与乡土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