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57
原文展示:
洞仙歌·韶光最好
朱彝尊 〔清代〕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相劝乘船漾南浦。盼海棠簪后插到茶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
白话文翻译:
美好的时光最为珍贵,为何眉头总是紧锁?大家劝你乘船在南浦游玩。期待海棠花簪之后,又插上茶蘼花,梦中又见楝花在风雨中摇曳。桥东的芳草岸边,比乐游原更胜一筹,人们争相观看小蛮的舞蹈。雀舫上挂着稀疏的帘子,杯中浮着蛛网,但每天都有鸾箫的乐声传来。听着唱遍青春的歌曲,突然想到山溪,等待拆掉歌台,让你回去。
注释: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眉峰长聚:形容眉头紧锁,表示忧愁。
- 漾南浦:在南浦游玩。
- 海棠簪:用海棠花做成的发簪。
- 茶蘼:一种花,此处指用茶蘼花做成的发饰。
- 楝花风雨:楝花在风雨中摇曳。
- 芳草岸:长满芳草的河岸。
- 胜乐游原:比乐游原更胜一筹。
- 小蛮舞:小蛮的舞蹈,小蛮是唐代著名舞女。
- 雀舫:装饰有雀鸟图案的船。
- 曳疏帘:挂着稀疏的帘子。
- 蛛网浮杯:杯中浮着蛛网,形容时间久远,杯中积尘。
- 鸾箫吹度:鸾箫的乐声传来。
- 青春蓦山溪:青春的歌曲突然想到山溪。
- 拆了歌台:拆掉歌台,结束演出。
- 放伊归去:让某人回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该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岁月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岁月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韶光最好”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珍惜美好的时光。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海棠簪后插到茶蘼”、“楝花风雨”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中通过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如“听唱遍青春蓦山溪”,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青春岁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开篇点明主题,珍惜美好的时光,但为何眉头总是紧锁?
- “相劝乘船漾南浦。”:大家劝你乘船在南浦游玩,享受美好时光。
- “盼海棠簪后插到茶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期待海棠花簪之后,又插上茶蘼花,梦中又见楝花在风雨中摇曳,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桥东的芳草岸边,比乐游原更胜一筹,人们争相观看小蛮的舞蹈,展现美好时光的热闹场景。
-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雀舫上挂着稀疏的帘子,杯中浮着蛛网,但每天都有鸾箫的乐声传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听着唱遍青春的歌曲,突然想到山溪,等待拆掉歌台,让你回去,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眉峰长聚”比喻眉头紧锁,表达忧愁。
- 拟人:如“楝花风雨”拟人化地描绘楝花在风雨中摇曳。
- 对仗:如“海棠簪后插到茶蘼”与“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青春岁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海棠簪、茶蘼:象征美好的时光和青春岁月。
- 楝花风雨:象征逝去的时光和岁月的变迁。
- 芳草岸、雀舫:象征美好时光的场景和热闹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眉峰长聚”比喻什么?
A. 眉头紧锁 B. 眉头舒展
- “海棠簪后插到茶蘼”表达了什么?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中的“蓦山溪”指的是什么?
A. 山溪 B. 青春的歌曲
- “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答案:1. A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彝尊的其他诗作,如《桂枝香·秋思》等,都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青春岁月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对比,王维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朱彝尊的诗则通过对自然景色和青春岁月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