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9:10
和子华应天院行香归过洛川
—— 司马光
印节传呼洛北还,
府庭无论不妨闲。
度桥寒色侵春服,
按辔晴光露晓山。
香穗徘徊凝广殿,
花篮繁会满通闤。
自知白雪高难和,
忍愧谁能寄我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洛北返回的情景。传令的印章传递着消息,府邸的庭院里无论如何都显得闲适。走过桥时,寒气袭来,渗透了春天的衣服,骑着马面对着晴空,晨光照耀着山峦。香穗在宫殿中徘徊,花篮在通道中繁盛相聚。自知白雪的高度难以与之相比,心中不禁感到羞愧,谁能寄托我的容颜呢?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白雪”可引申为高洁的品德,暗含对自我修养的反思。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作品之一。司马光在政治上主张保守,重视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
本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作者在政治和文化上有所建树之际,诗中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修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归途的心境,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宫廷生活,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开头以“印节传呼洛北还”引入,诗人以公文的传递象征着自己从政的身分,接着描绘了返回途中春寒的景象,表达了在自然与政治生活交织下的复杂情感。
“度桥寒色侵春服”一句,展现了春天的寒意,寒色与春服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之后的“按辔晴光露晓山”,展现了春日的温暖阳光,反映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最后几句“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透出一种自省的情感,诗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难以与高洁的品德相比,同时也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渴望,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描写归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修养的反思,展现了在政治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心灵挣扎与追求。
“印节传呼洛北还”中的“印节”指什么? A. 书信 B. 印章 C. 文书
诗中“度桥寒色侵春服”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春暖花开 B. 寒冷的春天 C. 秋天的落叶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政治的失望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自然的赞美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到诗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反映自身的情感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