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5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58:55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溯龙门鬣未乾。
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亦弹冠。
李公(李白)在朝廷上的声誉压倒一切,曾经在龙门大峡谷游览时,刚刚洗过的鬣发尚未干透。
虽然惭愧于彭宣(彭祖)仅得到恩赐的食物,但我并不因此感到羞愧,因为贡禹(贡禹)也只是弹弹帽子而已。
晁补之(约1050-1120),字洪范,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钟情于古典文学,风格清新脱俗。
本诗作于晁补之与苏轼、苏辙的聚会上,表达了对前代文人的敬仰与自我情怀的交织,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感与理想。
这首诗以李白为引子,表达了对优秀文人的崇敬之情。在诗中,晁补之首先提到李白的声誉,显示出他对李白的赞美。龙门的描写不仅为诗增添了自然美,也象征着高峰和理想。接下来的“虽愧彭宣惟赐食”反映了诗人的谦逊,尽管他自认为无法与古代伟人相比,但他并不因此感到羞愧,表明了他的自信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李白、彭宣、贡禹的比喻,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风范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自我调侃和幽默感。诗中所传达出的情感深邃而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自身的反省。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的崇敬和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李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龙门”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弹冠”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