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17:58:55

诗句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溯龙门鬣未乾。

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亦弹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58:55

原文展示: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溯龙门鬣未乾。
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亦弹冠。

白话文翻译:

李公(李白)在朝廷上的声誉压倒一切,曾经在龙门大峡谷游览时,刚刚洗过的鬣发尚未干透。
虽然惭愧于彭宣(彭祖)仅得到恩赐的食物,但我并不因此感到羞愧,因为贡禹(贡禹)也只是弹弹帽子而已。

注释:

  • 李公:指李白,以其才华和名声著称。
  • 素誉:素有的声誉。
  • 龙门:指龙门山,著名的旅游胜地。
  • :指鬃毛或长发。
  • 彭宣: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以丰盛的食物而闻名。
  • 赐食:皇帝的恩赐,食物的赠予。
  • 贡禹:贡禹,古代贤者,指一个有名的清白官员。
  • 弹冠:指对官位的轻视或不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1120),字洪范,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钟情于古典文学,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晁补之与苏轼、苏辙的聚会上,表达了对前代文人的敬仰与自我情怀的交织,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感与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李白为引子,表达了对优秀文人的崇敬之情。在诗中,晁补之首先提到李白的声誉,显示出他对李白的赞美。龙门的描写不仅为诗增添了自然美,也象征着高峰和理想。接下来的“虽愧彭宣惟赐食”反映了诗人的谦逊,尽管他自认为无法与古代伟人相比,但他并不因此感到羞愧,表明了他的自信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李白、彭宣、贡禹的比喻,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风范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自我调侃和幽默感。诗中所传达出的情感深邃而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自身的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李公素誉压朝端:李白的声誉高于朝廷中的所有人。
  2. 曾溯龙门鬣未乾:曾经游历龙门,刚洗过的鬣发还未干,形象生动。
  3. 虽愧彭宣惟赐食:尽管心中感到愧疚于彭祖的恩赐。
  4. 未惭贡禹亦弹冠:但对贡禹的轻松态度并不感到羞愧,表现出一种自我释然。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李公素誉”与“贡禹亦弹”,构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和谐。
  • 比喻:李白的声誉被比作高峰,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的崇敬和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公:象征着才华与自由精神。
  • 龙门:代表理想的追求与美好的自然景象。
  • 彭宣与贡禹:分别象征着物质与精神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
    • B) 李白
    • C) 白居易
  2. “龙门”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的追求
    • C)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弹冠”是指什么?

    • A) 尊重
    • B) 轻视官位
    • C) 高兴

答案:

  1. B) 李白
  2. B) 理想的追求
  3. B) 轻视官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晁补之:两位诗人都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而晁补之则更显内敛和深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窗间 寒夜 定风波 谒金门·美人浴 临江仙 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证 日字旁的字 同案犯 畔乱 三钱之府 道尽涂殚 示字旁的字 销声避影 万古不磨 元经秘旨 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壮族土戏 仪相 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