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6:08
《访寂上人不遇》
作者:皮日休 〔唐代〕
何处寻云暂废禅,
客来还寄草堂眠。
桂寒自落翻经案,
石冷空消洗钵泉。
炉里尚飘残玉篆,
龛中仍锁小金仙。
须将二百签回去,
得得支公恐隔年。
我在何处寻找那位隐居的高人,暂时放弃了禅修,
来到这里的客人只好在草堂中小憩。
桂树在寒冷中自然而然地落下了花瓣,翻转着经书的案台,
石头在冷寂中空虚地消散着洗钵的泉水。
炉中仍飘荡着残留的玉篆香气,
龛内依然锁住着小金仙。
我必须把这二百签回去,
因为得支公恐怕要等到明年才能相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4年-883年),字季常,号青松,唐代诗人,擅长诗歌与散文,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访友未遇的情景,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高人不遇的惋惜,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对隐士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高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开头“何处寻云暂废禅”直接表明了寻访的目的,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草堂的冷清与寂寞,突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桂花的凋零、石泉的冷清以及炉中残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旷与孤独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须将二百签回去”,不仅是对占卜的回应,更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得支公的相见恐怕要等到明年,这一句更是层层叠加了时间的无奈,增强了全诗的情感深度。整体上,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士生活的淡泊与清幽,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的孤独感与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出对高人不遇的惋惜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草堂”指的是:
A. 美丽的花园
B. 简陋的茅草屋
C. 豪华的府邸
D. 繁华的市集
“须将二百签回去”主要表达了:
A. 对占卜的信任
B. 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本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皮日休
D. 白居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