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3:28
《寓居合江楼》
作者:苏轼
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在海山的葱郁气息中,真是好极了,
两条江流交汇处,红楼高耸而立。
蓬莱和方丈应该不远吧,
愿意为我苏子漂浮在江上来。
江风初凉,正是美好的睡眠时刻,
楼上传来乌鸦的啼叫,把我叫醒。
如今我身世与理想相违,
西流的日头与东流的江水交错。
楼中的老人每天都显得清新,
天上岂会有痴傻的仙人?
三山虽然近在咫尺,却无法归去,
只好把这一杯酒献给罗浮的春天。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兼具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苏轼在被贬至黄州期间,常常感受到身世的漂泊与理想的追求之间的矛盾。此诗是在合江楼寓居时写成,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寓居合江楼》是苏轼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展示了他深厚的哲理思考与艺术表现力。全诗以“海山葱昽气佳哉”开篇,描绘出一种和谐自然的美好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着,诗人通过“二江合处朱楼开”引出合江楼的壮丽,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归宿。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表达了他希望能够在这片美丽的水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接下来的“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则展现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无奈与感慨,体现了他身处逆境中的孤独与反思。
通过对楼中老人的描绘和对“天上岂有痴仙人”的自问,苏轼表达了对世俗的看法,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最后以“一杯付与罗浮春”收尾,不仅传达出对春天的希冀,也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尽管面对种种困境,仍然选择以酒浇愁,表达出对未来的乐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寄情于山水之间,展现了他豁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积极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寓居合江楼》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陶渊明
“蓬莱方丈应不远”中“蓬莱”指的是?
A. 仙境
B. 山川
C. 江河
D. 城市
诗中提到的“江风初凉”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秋天的凉爽
C. 春天的温暖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