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黁公诗后(并叙)

《书黁公诗后(并叙)》

时间: 2025-04-30 18:58:00

诗句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

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

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

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

宗祥言其异事甚多。

作是诗以识之。

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天竺。

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8:00

原文展示

书黁公诗后(并叙) ——苏轼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其后题云滏水僧宝黁。宗祥谓余,此光黄间狂僧也。年百三十,死于熙宁十年,既死,人有见之者。宗祥言其异事甚多。作是诗以识之。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皆云似达摩,只履还天竺。壁间余清诗,字势颇拔俗。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白话文翻译

在加禄镇南边二十五里处的许店,我在逆旅祁宗祥家休息。墙上有一幅纸上题着诗:“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我只是高声询问,却得不到回应,恼怒之下踏破了苍苔的颜色。后来得知这首诗是滏水的僧人宝黁所作。宗祥告诉我,这位狂僧已经一百三十岁,死于熙宁十年,死后仍有人见到他。宗祥说他有很多奇异的事情。我写下这首诗来纪念他。黁公本名清戒,俗称戒和尚。黁公在未成道之前,曾经往返于淮山曲,寿命已逾两甲子,气度压过众多尊宿。但可惜在这个浊恶的世道中,他不屑与龙象争斗。我未能及时见到他,惆怅地只好望着他的空遗踪。霜白的头颅隐藏着白毫,锁骨埋藏于青玉之中。大家都说他像达摩,但只穿着单薄的履子回到天竺。墙上的清诗,字形十分超脱俗气。他吟唱的五字偈语,洗净了凡人的眼肉。

注释

  • 黁公:指的是宝黁,原名清戒,年高德劭的僧人。
  • 满院秋光浓欲滴:形容秋天的阳光洒满院落,仿佛要滴落下来。
  • 老僧倚杖青松侧:描写一位老僧靠着青松站立的情景。
  • :恼怒,生气的意思。
  • 苍苔:指地面上长的青苔,通常湿润而柔软。
  • 达摩:指禅宗始祖达摩,象征着禅宗的精神和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等作品极具影响力,尤其擅长于描写自然和表达个人情感。苏轼的创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观察,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途经加禄镇时,借用对黁公的追忆,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感慨。黁公在世时的传奇故事和他所代表的超脱精神,令苏轼感到惋惜与敬佩,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黁公的回忆,展现了一个高僧的传奇人生与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诗中描绘的“满院秋光浓欲滴”与“老僧倚杖青松侧”的画面,不仅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也隐喻了黁公的淡泊明志与高洁品格。苏轼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黁公的长寿与智慧,表达了对他“不屑龙象蹴”的叹息,显示出对当世喧嚣的厌倦与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敬仰,体现了苏轼作为士人的理想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渴望。通过对黁公的描绘,诗人不仅在缅怀一位高僧,更是在反思自己的处境与人生,表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加禄镇南二十五里大许店,休焉于逆旅祁宗祥家:诗人经过加禄镇,停留在祁宗祥家中休息,描写了其行旅生活的场景。
  • 见壁上有幅纸题诗云:墙上贴着一首诗,引出对黁公的记忆。
  •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表达了诗人对无人回应的恼怒,进一步塑造了诗的情感基调。
  • 黁公本名清戒,俗谓之戒和尚云:介绍黁公的身份与别名,增添了人物的历史感。
  •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描写黁公的容貌与气质,寓意他超凡脱俗的修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光比作欲滴的水,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对仗:如“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运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黁公的追忆,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对世俗浮华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成熟、宁静与内省。
  • 老僧:代表着智慧、超脱与高洁。
  • 苍苔:寓意历史的沉淀与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老僧”指的是哪位高僧?

    • A. 达摩
    • B. 黁公
    • C. 释迦摩尼
  2. 诗中提到的“满院秋光浓欲滴”用来形容什么?

    • A. 夏天的阳光
    • B. 秋天的阳光
    • C. 冬天的雪
  3. 苏轼对黁公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轻视
    • B. 敬仰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风格简练而深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体现了孤独与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苏轼的《书黁公诗后》更侧重于对高僧的追忆与精神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于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梁州令 送春 梁州令 其二 前词既成,随诸客分韵,适得烛字,复用前调,时将去南通 梁州令 其一 仲达招集意秋园看牡丹,即用其雨香庵赏花调韵 梁州令 梁州令 梁州令 咏醉芙蓉忆德媗侄女 梁州令·荷包牡丹 春色满皇州 春色满皇州 春色满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吟卧 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书不尽言 页字旁的字 颏颔 临期失误 中欲 九年之蓄 付之逝水 秃宝盖的字 安之若固 包含抄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金字旁的字 散逐 忍管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