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1:51
玲珑四犯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山雨来时,恍记得催诗,头上云暗。
战叶荷喧,飘乱泪珠千点。
浓睡乍醒鸳鸯,荡倩影镜痕流艳。
信露晨月夜非暂。
留待后期重验。
谢家堂户春阴澹。
燕飞归画梁分占。
新雏旧侣秋如客,人自依阑槛。
纨扇未必弃捐,竟唤起平生百感。
况去程一片。
烟水阔,摇江菼。
在山雨来临时,我恍若记得有人催我作诗,头顶上的云层显得阴暗。
荷叶在风中摇曳,水珠四散飘落,仿佛是无数泪滴。
在浓烈的睡眠中,我忽然醒来,鸳鸯的倩影在镜中轻轻荡漾,流露出艳丽的痕迹。
晨露与月夜并非短暂的存在,
留待今后再去细细品味。
谢家堂前,春天的阴影显得格外淡薄。
归来的燕子在画梁上分占了空间。
新雏与旧侣在秋日中如同客人,人们独自依靠在栏杆上。
纨扇未必被抛弃,依然唤起我内心的千般感慨。
更何况漫漫旅途只是一片烟水,广阔无边,江面摇曳着水草。
作者介绍:
陈匪石(约1621-1683),名维崧,字仲明,号匪石,晚号梅溪,清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陈匪石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玲珑四犯》创作于清代,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春雨来临时的情感与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内心的感受,表现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玲珑四犯》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对往事的追忆。开篇以“山雨来时”引入,营造了一个阴沉的氛围,给人一种即将到来的不确定感。接着,诗人通过“战叶荷喧,飘乱泪珠千点”描绘出荷叶在风中摇曳的情景,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波动与无法言说的情感。
诗中多次运用意象,如“鸳鸯”、“晨露”、“旧侣”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自然的美,也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情感的流转。特别是“新雏旧侣秋如客”,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诗人自我反思的情感贯穿全诗,展现了他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与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山雨来时,恍记得催诗,头上云暗:在山雨将至时,诗人想起有人催促他作诗,头顶的天空显得阴沉,暗示着内心的忧虑。
战叶荷喧,飘乱泪珠千点:荷叶在风中发出声响,水珠如泪水般四散,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与心绪不宁。
浓睡乍醒鸳鸯,荡倩影镜痕流艳:在沉睡中忽然醒来,看到鸳鸯的美丽身影在镜中荡漾,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短暂。
信露晨月夜非暂:晨露与月光并非短暂的存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留待后期重验:未来的时光中再去细细品味这些经历与情感。
谢家堂户春阴澹:谢家门前的春天显得格外淡薄,象征着繁华的衰退与时光的变迁。
燕飞归画梁分占:归来的燕子在画梁上占据了空间,寓意着旧时光的回忆。
新雏旧侣秋如客,人自依阑槛:新雏与旧侣如同客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诗人则独自依靠在栏杆上思索。
纨扇未必弃捐,竟唤起平生百感:虽然纨扇未必被抛弃,但它仍能唤起诗人心中无数感慨,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
况去程一片:旅途的景象是一片广阔的烟水,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与人生的旅途。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生命、爱情与时间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感悟与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玲珑四犯》的作者是谁?
诗中“鸳鸯”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谢家堂户”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