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3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5:21
《庆春泽 答陈匪石》 ——吴则虞
雁断人归,花眠客散,些些渐了知闻。
一笛酸风,吹回万种愁根。
中年何事非蛇足,对空卮枉费逡巡。
漫深颦。才傍南枝,便觉孤恩。
鬓丝飞入鱼天水,并相思点点,都上秋雯。
遥睇丹山,泪河应比潮浑。
橘边书到知何日,迟云槎百腊千春。
酒无神。倦枕支愁,梦也难温。
孤雁南飞,归人已断,花儿在沉睡中,客人也已散去,渐渐地,我对这些事物的知觉也淡去。一支笛声伴着酸风,吹回了无尽的愁绪。到了中年,何必为这些琐事苦恼,徒然对着空杯白白消磨时光。漫无目的地皱着眉头,刚靠近南枝,就感受到孤独的恩情。鬓发随风飞入水中,点滴相思都化作了秋天的云彩。遥望丹山,泪水的河流恐怕比潮水还要混浊。橘树下的书信,不知何时才能送到,迟迟的云槎在漫长的时光中漂泊。酒已无味,疲倦的枕边满是愁绪,连梦也难以温暖我心。
吴则虞(1872-1949),字浩然,号白山,近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常借用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思考与感受。
《庆春泽》创作于吴则虞人生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个人情感复杂的时期。诗中渗透着对人生无常与孤独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情感的反思。
《庆春泽 答陈匪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全诗以孤雁、酸风、相思等意象为线索,描绘了诗人在中年时期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开篇的“雁断人归,花眠客散”,以孤雁为引,暗示了离别与孤独的主题。这种孤独感在后面的“酸风”与“愁根”中得以深化,诗人用“酸风”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诗人反思中年生活的琐碎与无奈,提出“何事非蛇足”的感慨,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鬓丝飞入鱼天水”的描写,展示了生命的流逝与对青春的怀念。此时,孤独与思念交织,形成了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愁绪。最后,诗人以“酒无神”结尾,表达出对生活的疲惫和对梦想的失落。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和个人经历,展现了孤独、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终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中“雁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与孤独
C. 期待
诗人使用“酒无神”这个意象表达了对什么的感受?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乏味与失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遥睇丹山”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思念与怀念
B. 快乐与欢愉
C. 无奈与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