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1:08
南楼令
风雨楼高天涯人远伤春怨别情见乎辞
——姚燮 〔清代〕
薄酒泥罗衾。天涯只梦寻。雨灯残帘幕深深。未识绿阴添几许,听杜宇,换流莺。起自倚疏棂。眉山敛远青。下春桡桃叶江浔。要按玉笙传绮怨,终哽咽,不成声。
薄酒伴着绵软的罗衾,遥远的天涯仿佛只是梦中寻觅。雨中灯下,残留的帷幕深深垂落,不知绿阴添了多少。听着杜鹃啼鸣,换了流莺的歌声。倚在窗棂上,眉山的远景渐渐暗淡。春天的桡船在桃叶江边轻轻摇曳,想要借着玉笙传达绮丽的怨情,却终究哽咽在心,无法言声。
姚燮(约1640-1710),清代诗人,字友皓,号山人,晚号易庵,擅长诗词,尤其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离愁别恨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春天的惆怅和对离别的思念,反映出当时人们心中的孤独与哀愁。
这首《南楼令》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意象著称。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薄酒泥罗衾”便设定了一个温柔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生活状态。紧接着,诗人描绘了窗外的雨灯、深深的帘幕,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重。
诗中“听杜宇,换流莺”一句,通过听觉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杜鹃的啼鸣与流莺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最后的“终哽咽,不成声”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楚,尽管有千言万语,却无从倾诉,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和离别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而真挚,体现了清代诗人特有的细腻与忧伤。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什么动物?
A. 燕子
B. 杜鹃
C. 鹦鹉
D. 画眉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友情
D. 乡愁
“终哽咽,不成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欢快
B. 绝望
C. 愤怒
D. 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