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唐户古律三首

《和唐户古律三首》

时间: 2025-05-07 20:00:26

诗句

我来双溪上,正值黄花秋。

方为逆旅计,未办佳宾留。

绝怜北邻阮,不厌东家丘。

诗盟今几人,肯著老子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00:26

原文展示

我来双溪上,正值黄花秋。
方为逆旅计,未办佳宾留。
绝怜北邻阮,不厌东家丘。
诗盟今几人,肯著老子不。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双溪上,正值黄花盛开的秋天。
本来是为了旅途的安排,却未能留住佳宾。
特别怜惜的是北邻的阮家,不嫌弃东边的丘家。
如今的诗盟还有几人,谁愿意与我一起追溯往昔?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溪:指两条溪流,通常寓意清幽的环境。
  • 黄花秋:指金秋时节的菊花,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凋零。
  • 逆旅:旅途中的客栈或旅馆。
  • 佳宾:优秀的客人。
  • 绝怜:极为怜惜。
  • 北邻阮东家丘:指邻居,分别是阮家和丘家,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诗友。
  • 诗盟:指诗人之间的友谊和约定。
  • 老子:这里是指自己,表现出谦虚。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诗盟”,可追溯到古代文人雅士之间以诗结交的传统,表现出当时文人之间的情谊和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约1070-1120),字子华,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秋季,反映了作者在双溪游玩的感受与对友人的怀念。诗中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显示出作者对交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双溪的秋景,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作者使用了“黄花秋”这一意象,描绘出秋天的美丽与凋零,暗示着人生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双溪的宁静与黄花的盛开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作者内心的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提到“绝怜北邻阮,不厌东家丘”,显示出他对朋友阮家和丘家的眷恋,尤其是在旅途中,朋友的陪伴显得尤为珍贵。最后一句“诗盟今几人,肯著老子不”,则是对昔日诗友的追忆,感叹如今能共赏诗的友人已不再多。

整首诗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姜特立作为诗人的细腻情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来双溪上,正值黄花秋:表现出作者的处境与季节,设定了清雅的环境。
  2. 方为逆旅计,未办佳宾留:表达了作者出行的目的,却未能结识到良友。
  3. 绝怜北邻阮,不厌东家丘:描绘对邻居的深厚感情,表明了对友谊的渴望。
  4. 诗盟今几人,肯著老子不:感慨往昔诗友如云,而今已寥寥无几。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北邻阮,不厌东家丘”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黄花与秋天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与人生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孤独的担忧,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与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溪:象征宁静与美丽的自然环境,反映了作者的心境。
  • 黄花:象征秋天的凋零,也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短暂。
  • 佳宾:代表理想的友人与交流,突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姜特立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双溪”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友谊
    • C. 自然环境
    • D. 孤独
  3. 诗中提到的“黄花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惆怅
    •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姜特立则更显细腻与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经典解读》

相关查询

玉树后庭花(上元·般涉调) 题西溪无相院 木兰花(般涉调)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行香子(般涉调)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系裙腰·般涉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绳削墨 政化 乱人 足音空谷 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困心横虑 衣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淫嬖 鸾辔 油头粉面 鸟字旁的字 飞檐走壁 黽字旁的字 月值年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