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4:17
水国秋深,关山月落,孤飞杳杳冥冥。况风高木杪,烟冷芦汀。异地悲凉已极,故乡消息何凭。江城砧杵,塞垣笳角,无比凄清。栖迟何处,惆怅当年,空解脉脉惺惺。休再说天涯只影,烽火曾经。别绪抛原不得,吟魂唤也难醒。谁怜寒杼,较它长笛,添倍伤情。
在这个水乡的秋天,夜深了,关山的月亮沉落,孤雁在空中飞行,渺茫无边。更何况秋风在树梢上呼啸,烟雾在芦苇荡中冷冷弥漫。身在异乡,悲凉的心情已经到了极点,故乡的消息又从何而来呢?江城的砧杵声,边塞的笳角声,都是那样凄清。如今我栖息在何处,惆怅往日,那时的情谊依然在心中涌动。不要再提天涯孤影,烽火年代的苦痛曾经存在。离别的情绪抛却不了,吟唱的灵魂也难以唤醒。谁来怜惜这寒冷的杼呢?比起那长笛,更加令人伤感。
作者介绍:左锡嘉,清代诗人,生活在战乱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个人遭遇有关,表现出诗人对故乡、对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
《雨中花慢·孤雁》是一首充满浓厚秋意的抒情词,诗人在秋深的水乡,借孤雁的飞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无奈。开篇以“水国秋深,关山月落”设定了一个清冷而孤寂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深沉的孤独。尤其是在“况风高木杪,烟冷芦汀”的描写中,风的高亢与烟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种无情的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接着,诗人提到“异地悲凉已极,故乡消息何凭”,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孤独感的叹息。江城的砧杵声和塞垣的笳角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比凄清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感慨与对往昔的追忆。
最后,诗人通过“谁怜寒杼,较它长笛,添倍伤情”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寒杼象征着愁苦,而长笛则与欢乐相对比,使得伤情更加深重。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对往事的深切怀念,情感层次丰富,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往日情谊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困境中流露出的深刻情感与细腻细节,令读者感同身受,深思不已。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国”指的是什么地方?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孤飞杳杳冥冥”中的“孤”字主要表达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