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3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38:04
雨中花 风情
作者:王士禛
料峭东风吹细雨。
作使得春愁无主。
昨日清明。
今朝百五,渐渐春光去。
巨胜花前曾记遇。
难忘却碧桃千树。
拥髻灯前,偷香被底,
一一销魂语。
在微凉的东风中,细雨轻轻飘洒,
这使得我心中春愁无处安放。
昨天是清明节,
今天是立夏,春天的光景渐渐远去。
在盛开的花前,我曾与你相遇,
那碧桃千树的美景让我难以忘怀。
在灯下拥着发髻,偷偷嗅着香气,
每一句悄悄的情话都让我心神摇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清明”与“立夏”是中国传统节气,分别象征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诗中提到的“碧桃千树”可能与古代诗词中对桃花的赞美相关,桃花不仅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也代表着美好的爱情。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40年-1711年),字季凌,号阮亭,清代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王士禛在清代文人中享有盛誉,尤其在词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雨中花 风情》创作于清代,正值王士禛晚年时光,社会环境较为安定,但个人情感的孤寂和对往日青春的怀念,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雨中花 风情》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细雨和个人的愁绪。开篇的“料峭东风吹细雨”,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春日氛围,细雨的轻柔使得春天的温暖显得更加遥不可及。接下来的“作使得春愁无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似乎春天的美景无法抚平他内心的孤寂。
“昨日清明,今朝百五”一句,时间的推移在诗中迅速流逝,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无常。诗人借助对碧桃花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最后几句“拥髻灯前,偷香被底”,展现了那种私密而甜蜜的情感,既有对爱情的渴望,也有对人生瞬息万变的感叹。
整首诗在意象上以春天、细雨、花朵和个人情感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爱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情感细腻而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细雨和个人的愁苦,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爱情回忆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百五”指的是哪个节气?
填空题:诗的开头描写了“料峭东风吹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碧桃千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士禛的《雨中花 风情》相比,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但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两者都通过春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王士禛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杜甫则更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