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7:43
原文展示:
寓淮阳驿二首
一庭秋色高堂夜,半壁灯光短幌凉。
都是去年秋气味,谁知飘泊古淮阳。
白话文翻译:
整个庭院弥漫着秋夜的气息,高堂之上,夜色深沉。
半边的墙壁映着灯光,短小的窗帘透着凉意。
这一切都与去年秋天的气息相似,
谁能想到我如今漂泊在古老的淮阳。
注释:
-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
- 短幌:短小的窗帘。
- 飘泊:流浪,漂泊。
- 古淮阳:指古代的淮阳地区,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作于张耒流寓淮阳时,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
创作背景:
张耒因政治斗争被贬至淮阳,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庭院和灯光,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凉爽的氛围。诗中的“一庭秋色”和“半壁灯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广阔而深邃,后者局部而温暖,共同构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末句“谁知飘泊古淮阳”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一庭秋色高堂夜”,以“秋色”点明时节,用“高堂夜”描绘出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景象。
- 次句“半壁灯光短幌凉”,通过“灯光”和“短幌”的细节描写,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凉”字传达了秋夜的寒意。
- 第三句“都是去年秋气味”,诗人通过对比去年的秋天,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末句“谁知飘泊古淮阳”,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当前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一庭秋色”与“半壁灯光”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拟人:“秋气味”赋予秋天以人的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成熟和收获,也代表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灯光:象征着温暖和希望,在孤独的夜晚给人以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高堂”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厅堂
B. 高耸的山峰
C. 高贵的身份
D. 高深的学问
- 诗中的“短幌”是什么意思?
A. 短小的窗帘
B. 短暂的时光
C. 短促的声音
D. 短浅的见识
- 诗中的“飘泊”是什么意思?
A. 流浪
B. 飘扬
C. 飘散
D. 飘渺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的山居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