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7:06
探春慢
作者:袁克文
小院春流,曲房香转,十二银屏如昼。
旧恨眉消,新愁梦结,又到看花时候。
听绕帘莺语,尽抵得笙歌吹奏。
也应记取宵寒,东风摧换清漏。
堪忆去年人瘦,但玉镜成非,画阑依旧。
觅语回肠,迎姿送目,欢恨够人消受。
暗识情如水,正不断欲平还皱。
薄幸谁知?啼痕空染襟袖。
春天在小院中流淌,香气在曲房中弥漫,像白昼般明亮的十二块银屏映照着。往日的仇恨已然淡去,但新愁却在梦中缠绕,又到了赏花的时节。听那黄莺在帘外欢唱,仿佛笙歌的乐声。也应该记得过去寒夜的凉意,东风把清漏的时光悄然改变。想起去年的那个人如今瘦弱不堪,只有那面玉镜已不再如昔,画栏依旧在。寻找着言语让人心痛,迎接着姿态与目光,欢愁与恨意足以让人承受。暗暗知道这情感如水,正不断地想要平复却又反复起伏。谁能理解我的薄幸?泪痕空留在衣襟袖口。
袁克文(约1680—约1755),字君甫,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其词风细腻,常用柔美的词句描绘春日的景色与个人的心情。
《探春慢》创作于清代,作者可能在春天的某个时节,经历了感情的波折与思念,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忧愁。
《探春慢》是袁克文通过优美的词句描绘春天的意象,同时也表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小院春流,曲房香转”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旧恨虽消逝,新愁却在潜藏,展现出一种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与对新忧愁的无奈。诗中通过“听绕帘莺语,尽抵得笙歌吹奏”的描写,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与音乐的和谐,然而“暗识情如水,正不断欲平还皱”则透露出内心情感的波动,仿佛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掩盖内心的悲苦。最后一句“啼痕空染襟袖”,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示了孤独与失落。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结合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袁克文词风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交织成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孤独、思念与情感的脆弱。
诗中“旧恨眉消,新愁梦结”表达了什么?
A. 旧怨消失,新愁产生
B. 旧怨与新愁都存在
C. 没有怨恨和愁苦
“薄幸谁知”中的“薄幸”指的是什么?
A. 不幸的命运
B. 轻薄的感情
C. 轻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