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4:11
赠李十四四首 其一
王勃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这首诗表达了野外的客人对茅草屋的向往,山中隐士对竹林的喜爱。琴和酒杯只待在适合的地方,风和月也自然而然地来寻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他以才华横溢著称,尤其在骈文与古诗方面。王勃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勃游历之际,可能是在与友人李十四的交往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生活的认同,反映了他追求自由、恬淡生活的愿望。
王勃的《赠李十四四首 其一》展现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以“野客思茅宇”引入,传达出一种对清新自然的向往,野外客人对于简单住所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向往。接着“山人爱竹林”,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自然的珍视,表现出一种高洁与恬淡的生活态度。
后两句“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则引入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琴和酒是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唯待处”说明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需要合适的环境来衬托。风和月的到来则意味着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生活之中。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情感,展现了王勃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野客思茅宇”中的“茅宇”指什么?
A. 茅草屋
B. 高楼大厦
C. 竹林
D. 河流
“风月自相寻”中的“风月”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人的追求
C. 财富
D. 战争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望
D.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与李白的作品中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勃更倾向于隐逸生活的宁静,而李白则追求豪放与奔放的生活态度。两者在风格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哲学与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