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2
秋日别王长史
作者: 王勃 〔唐代〕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全诗翻译:
在离别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千里,感念于朋友的深厚恩情,心中充满敬重,回忆起共度的岁月。如今正值秋日,西风萧瑟,令人心伤;同时也开始为北国的诗篇而感到惆怅。眼前的野色被寒雾笼罩,山光在暮烟中隐去。最终,我知道再也无法回报你的恩情,不禁潸然泪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西候日”与“北梁篇”均为秋日离别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与对友人的怀念。这种感情在古诗中常见,反映了古人对于友情和离别的重视。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号渔舟,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以骈文和诗歌闻名,作品多反映人生感悟及情感纠葛。
创作背景:
《秋日别王长史》创作于王勃与王长史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深秋时节,正是离别情绪最为浓烈之时,王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增强了离别的氛围。
《秋日别王长史》是一首浓墨重彩的送别诗,展现了王勃深厚的情感与卓越的诗才。诗的开头以“别路馀千里”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通过“深恩重百年”传达了对友人恩情的感激。这种感情在“正悲西候日”中达到高潮,西风萧瑟,秋日渐冷,象征着离别的无奈与心中的惆怅。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两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寒雾弥漫、夕阳西下,增强了离别的感伤。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两句“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表达了诗人对恩德无法再报的无奈与悲伤,情感真挚,余韵悠长。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成功地传达了离别的苦楚与对友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离别的愁苦与对友情的珍惜,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别路馀千里”意指什么?
a) 离别的心情
b) 离别的路程
c) 离别的时间
“怀德自潸然”中的“德”指的是:
a) 朋友的恩情
b) 自然的美德
c) 自己的德行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秋日别王长史》与李白的《送友人》同为送别诗,但王勃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而李白则强调友情的豪情与壮志,反映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