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雨 其三

《小雨 其三》

时间: 2025-08-03 21:55:10

诗句

宿云留暝色,细雨逼残春。

芳树看红湿,垂杨亦翠颦。

高风吹燕翼,定水涨鱼鳞。

渐恐年华改,桃源忆晋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21:55:10

原文展示:

小雨 其三 刘攽 〔宋代〕 宿云留暝色,细雨逼残春。芳树看红湿,垂杨亦翠颦。高风吹燕翼,定水涨鱼鳞。渐恐年华改,桃源忆晋人。

白话文翻译:

夜间的云彩留住了暮色,细细的雨滴逼近了残春。芳香的树木看起来像是被红雨打湿,垂柳也似乎在皱眉。高空中风吹动燕子的翅膀,平静的水面上涨起鱼鳞般的波纹。渐渐地担心年华的改变,回忆起桃源中的晋人。

注释:

  • 宿云:夜间的云彩。
  • 暝色:暮色,傍晚的昏暗。
  • 细雨:小雨。
  • 逼:接近。
  • 残春:春天的末尾。
  • 芳树:芳香的树木。
  • 红湿:形容树木被雨水打湿后的样子。
  • 翠颦:翠绿的柳叶似乎在皱眉。
  • 燕翼:燕子的翅膀。
  • 定水:平静的水面。
  • 鱼鳞:形容水面上的波纹。
  • 年华改:时间的流逝。
  • 桃源:指理想中的避世之地,典出《桃花源记》。
  • 晋人:指《桃花源记》中的晋代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刘敞并称“二刘”。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春末细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细雨中的景象,通过“宿云留暝色”和“细雨逼残春”等句,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芳树看红湿”和“垂杨亦翠颦”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两句“渐恐年华改,桃源忆晋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宿云留暝色”:夜间的云彩留住了暮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细雨逼残春”:细雨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结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 “芳树看红湿”:芳香的树木被雨水打湿,呈现出一种湿润的美感。
  • “垂杨亦翠颦”:垂柳的翠绿叶子似乎在皱眉,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诗意。
  • “高风吹燕翼”:高空中风吹动燕子的翅膀,描绘了动态的景象。
  • “定水涨鱼鳞”:平静的水面上涨起鱼鳞般的波纹,形象生动。
  • “渐恐年华改”:渐渐地担心年华的改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忧虑。
  • “桃源忆晋人”:回忆起桃源中的晋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垂杨亦翠颦”,赋予垂柳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定水涨鱼鳞”,用鱼鳞比喻水面上的波纹。
  • 对仗:如“芳树看红湿,垂杨亦翠颦”,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细雨中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宿云:夜间的云彩,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细雨: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 芳树:芳香的树木,代表着美好和生机。
  • 垂杨:垂柳,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诗意。
  • 高风:高空中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争相士三首 贺新郎(送杨帅参之任) 题雪竹扇 丙辰冬和乐魁声道四诗 奉饯万安赞府兄长之官 声声慢 和徐同年梅 赠王生 道中即事 冷泉亭纳凉 次陈肩夔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浓绮 单人旁的字 包含杯的词语有哪些 穴宝盖的字 大事铺张 曰字旁的字 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远井不解近渴 草偃风行 漆桶底脱 鸟字旁的字 从而 力所可及 震主之威 鱼字旁的字 坯素 颁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