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49
丑奴儿(子母猿)
山人去后知何处,风月清虚。
来往无拘。戏引儿孙乐有余。
悬崖挂树如相语,常守枯株。
久与人疏。闲了当年一卷书。
这位山人离去后,不知去向何方,风月之间显得清幽虚静。
来来往往的人没有拘束,戏弄儿孙的乐趣依然很多。
悬崖上的树木仿佛在对我诉说,常年守着这枯树干。
与人交往久了,渐渐疏远。闲下来,想起当年读的那一卷书。
本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儿孙乐有余”可理解为对后代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张炎,字文举,号玉溪,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常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多变,诗人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此诗可能是在张炎隐居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昔在书卷中求学时光的怀念。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丑奴儿(子母猿)》是一首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张炎通过描绘山野的宁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内心的淡泊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开篇“山人去后知何处,风月清虚”,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环境,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诗中“来往无拘”一语,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提到“戏引儿孙乐有余”,表现出他对家庭的温馨与关爱,隐含了对未来的期望。最后的“闲了当年一卷书”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对知识的渴求,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回忆。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家庭的温暖,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家庭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知识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诗意。
诗中“山人去后知何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悬崖挂树如相语”中的“如相语”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一卷书”象征着什么?
以上内容为《丑奴儿(子母猿)》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