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9:51
训我言犹在耳多,身如治玉琢斯磨。未能一一遵遗训,获罪先人可奈何。
我耳边仍然回响着训诫的话语,我的身心就像玉石,经过雕琢和打磨。然而,我未能完全遵循先人的遗训,面对先人的责备,我该如何是好呢?
“治玉琢斯磨”可以理解为古人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材料,经过精心雕琢后,才能显现出其美。这里的“先人”指的是古代的先哲、前辈,他们的教诲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徐搢珊,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闻名。其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与对传统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诗人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先人教诲的珍视与对自身未能做到的遗憾。
《奈何歌六首 其三》是徐搢珊的一首深情之作,表达了对先人训诫的回忆以及对自身未能完全履行的自责。诗中“训我言犹在耳多”,让我们感受到教诲的深刻与持久,耳边的声音如同一种无形的鞭策,时刻提醒着自己要遵循古人的智慧。接下来的“身如治玉琢斯磨”,则引入了“玉”的意象,象征着人的成长和修炼。诗人将自己比作待雕琢的玉石,暗示着人生的磨练与成长过程。最后一句“未能一一遵遗训,获罪先人可奈何”,更是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先人的期望,诗人感到深深的愧疚与无助。
整首诗以质朴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自我修养的反思,体现了清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情感。诗人通过对“训”和“遗训”的思考,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先人教诲的铭记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切感悟,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个人成长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治玉”是比喻什么?
诗人对未能遵循先人教诲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