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34
翠岭含烟晓仗催,五家车骑入朝来。
千峰云散歌楼合,十月霜晴浴殿开。
烽火高台留草树,荔支长路入尘埃。
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昆明有劫灰。
在含烟的翠岭上,清晨的号角声催促着,五家车马骑兵陆续入朝而来。
千座山峰云雾散去,歌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月的霜气晴空万里,浴殿也开放迎接光明。
烽火台上只剩下草木,荔枝的长路已被尘埃覆盖。
在月亮的映照下,离去的人影依然在青山中,才相信昆明地区曾经历过劫难。
诗中提到的“烽火高台”与古代的军事信号系统有关,烽火台在敌军来袭时通过烟火传递警报,反映了战争的紧迫与残酷。而“昆明”是指昆明湖,寓意自然美景与战争的对比,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王士熙,元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时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隐含对战争和社会动乱的忧虑。
《骊山宫图》通过描绘晨曦中的山岭、入朝的车骑和清新的天气,展现了自然的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了历史的沉重感,烽火台的草木和荔枝的尘埃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破坏。诗中的“月中人去青山在”,更是将离去的人与永恒的青山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世间无常的感慨。全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沉痛的思考,体现了王士熙作为诗人的深邃和情感的丰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与战争的描绘,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历史伤痛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仗”指什么?
A. 晚上的号角
B. 早上的号角
C. 中午的号角
D. 夕阳的号角
“烽火高台留草树”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的繁荣
B. 战争的后果
C. 人的离去
D. 春天的来临
诗中提到的“荔支”象征什么?
A. 农田
B. 战争
C. 热带的丰饶
D. 诗人的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