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8:42
淮襄州郡尽归降,
鞞鼓喧天入古杭。
国母已无心听政,
书生空有泪成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淮襄州的各个郡县都已归顺投降,鞞鼓声喧天,传入了古老的杭州。国母已经没有心情去处理政务,书生们只能徒然流泪,感到无奈和悲伤。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展现了宋代时期的社会动荡和知识分子的无奈。国母的失政象征着国家的衰弱,书生的泪水则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力感。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时事和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该诗创作于宋代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沦陷和统治者无能的无奈与悲愤。
《醉歌 其三》通过简练的文字展现了国家动荡的景象和知识分子的无奈心情。诗的开篇,即以“淮襄州郡尽归降”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惨烈局面,表达了国家沦陷的悲痛。接下来的“鞞鼓喧天入古杭”,则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战争的喧嚣与混乱,仿佛耳边响起了战鼓的震动,令人感到压迫和不安。
诗中提到的“国母已无心听政”,深刻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与失职,正是这种失政,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让人民在战火中苦苦挣扎。而“书生空有泪成行”,则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悲哀与无力,他们虽有满腔的情怀与理想,却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只能默默流泪,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失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统治者失职的不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和对统治者失职的指责,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忧虑,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渴望。
诗中提到哪个地区的郡县归降?
“书生空有泪成行”中的“书生”指的是?
诗中描绘的统治者的状态是?
对比汪元量的《醉歌 其三》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国家动荡和个人的无奈。杜甫的诗中更多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而汪元量则更强调了知识分子的悲伤与失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深刻揭示了历史动荡下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