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35
书斋雪后
作者: 赵嘏 〔唐代〕
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
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
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
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
欲静又不能,东山负芝朮。
在茅草屋檐下披着粗衣坐着,春天的阳光初升让我感到欢喜。微风轻轻拂过桃花小径,清爽的气息回归到书卷中。最近常常遭受寒风和雪的侵袭,现在要理好我的头发和帽子。树木温暖了,高飞的鸟儿归来,窗外悠闲的曙光与云彩浮现。乡村遥远的路途难以跨越,行走的道路曲折时常易失方向。想要安静下来,却又无法做到,东山负有的灵芝草也无从求取。
赵嘏,字子约,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这首诗写于春日雪后,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回归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书斋雪后》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赵嘏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春日雪后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茅檐下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安静与满足。春天的阳光带来了温暖与希望,诗人对此感到欢喜,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微风轻拂,桃花小径的景象被描绘得生动而富有生机,诗人用“爽气归缥帙”表达了自然气息与书卷之间的和谐。这样的意象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仿佛在书卷中也能感受到春的气息。
在描绘完春日的美好后,诗人又转向了个人的感受。经过寒风雪的洗礼,诗人需要整理自己的头发,表现出对日常琐事的关注。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展现了人生活中的平凡与伟大。
最后,诗人在思乡与安静中反复徘徊,东山负芝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赵嘏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拥褐坐茅檐”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贫穷
B. 满足
C. 寂寞
“乡遥路难越”中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A. 自然
B. 家乡
C. 朋友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赵嘏的《书斋雪后》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生活细节,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