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吕校书雨中见访

《吕校书雨中见访》

时间: 2025-05-02 12:41:50

诗句

竹阁斜溪小槛明,惟君来赏见山情。

马嘶风雨又归去,独听子规千万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50

原文展示:

竹阁斜溪小槛明,
惟君来赏见山情。
马嘶风雨又归去,
独听子规千万声。

白话文翻译:

在斜阳照耀的小竹阁旁,溪水流淌,栏杆明亮;
唯有你来欣赏这里的山水情趣。
马在风雨中嘶鸣又归去,
我却独自听到无数只杜鹃鸟的哀鸣声。

注释:

  • 竹阁:用竹子建成的小阁楼,象征清幽和雅致的环境。
  • 斜溪:斜流的小溪,表现出自然的灵动和变化。
  • 小槛:小栏杆,增加了诗词的空间感。
  • 惟君:只有你,表示对访客的期待和重视。
  • 马嘶:马的嘶鸣声,增添了环境的生动感。
  • 子规:指杜鹃鸟,以其悲鸣声而闻名,常用来象征离别与哀伤。

典故解析:

子规:杜鹃鸟常被认为是悲哀的象征,古人常用其鸣声来表达思念和离愁。其在诗中出现,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唐代诗人,字子华,号岘山,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中等待友人造访有关,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阁、斜溪和小槛的景致,营造了一个宁静优雅的氛围。开头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来访者的期盼。诗中“惟君来赏见山情”一句,突出了友情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体现出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渴望。后两句则转向了雨中的孤独,马在风雨中嘶鸣,显得颇为动人,诗人独自留下,听着杜鹃的哀鸣,显得格外伤感。整首诗的情感从期待友人的欢聚转向对孤独的感慨,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在自然和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出竹阁和小溪的优美景致,给人以清新之感。
    • 第二句: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期待,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 第三句:转折,马的嘶鸣与天气的恶劣相结合,增添了诗的动感。
    • 第四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杜鹃的鸣声象征着思念与惆怅。
  • 修辞手法

    • 对比:前两句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后两句则转向孤独与雨中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马嘶和杜鹃鸣声赋予动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 竹阁:象征清幽、雅致的环境,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 斜溪:象征灵动与变化,反映生活的无常。
  • 子规:象征思念与哀伤,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鸟
    C) 一种鱼
    D) 一种虫

  2. “马嘶风雨又归去”中的“归去”指的是什么?
    A) 马回家
    B) 马走远
    C) 马在雨中停留
    D) 马在雨中奔跑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1. B) 一种鸟
  2. A) 马回家
  3. B) 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
  • 李白的《夜泊牛津》:表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赵嘏的《吕校书雨中见访》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的感慨,但赵嘏更侧重于雨中的孤独,而白居易则着重于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入门》

相关查询

又段氏园亭 送望之赴临江 陇东西二首 进字说二首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相送行效张籍 游栖霞庵灼平甫至因寄 李花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11 招同官游东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断蛟刺虎 槐榆 绰俏 望衡对宇 搜刷 黍字旁的字 青史标名 辛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七损八伤 阳厌 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驷马轩车 癶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盈结尾的成语 名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