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8:5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8:54:20
镜屉抽尘,钿扉掩月,谢娘庭院菭深。那角红墙,层层隔断春阴。帘波织得愁如海,更无端添个冤禽。悄难禁。憔悴文园,病雨秋衾。妆楼几度斜阳,换甚湘天锁恨,一碧沈沈。翠槛惊鸿,依前照影江浔。瑶徽待写芳皋怨,又西风冷到琴心。镇愁唫。画里重看,梦里重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内心忧愁的女子在庭院中的情景。镜子上落满灰尘,珠钿的门扇紧闭,夜空中的月亮也被遮掩,谢娘的庭院显得深邃而幽静。那红墙在一角,层层叠叠地阻隔了春天的阴影。窗帘随风摇曳,愁绪如海般汹涌,更无端地增添了冤屈的情感。心中的难以自禁,憔悴的文人园中,秋雨淋漓,床上寒冷的秋被无情地打湿。妆楼前夕阳斜照,究竟换来多少湘天的锁恨,心中一片沉沉的碧绿。翠槛前惊起的鸿雁,依然映照着江边的影子。瑶徽等着为芳草写下怨词,又是冷冽的西风袭来,刺入琴心。心中的忧愁难以平息,画中重看,梦里重寻。
作者介绍:易顺鼎(约1640—1710),清代诗人,以作品中的细腻情感和精致意象著称。他的诗风多受南宋词风的影响,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写。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背景中可能包含对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这首《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位女子内心深处的愁苦与孤独。开篇的“镜屉抽尘,钿扉掩月”便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烦闷。诗中通过对庭院、墙壁、窗帘等细致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无奈。尤其是“帘波织得愁如海”的比喻,生动地传达出深重的愁苦感受。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和对仗,使得诗歌更具层次感与节奏感。诗的最后几句“镇愁唫。画里重看,梦里重寻”,则将这种情感升华,展现出一种对失落的追忆与难以释怀的心境。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爱情与生命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悲伤。其艺术魅力在于对情感的深刻刻画和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读者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一种共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孤独与愁苦时的复杂情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将情感与景物紧密结合,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帘波织得愁如海”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诗中的“谢娘”指代的是?
诗中提到的“翠槛惊鸿”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