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2:03:17
示三子
陈师道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去远即相忘,
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这时三位儿子已经回到了外家,彼此之间似乎已渐渐忘却,
归来近在咫尺却无法忍受分离的痛苦。
儿女已在眼前,然而他们的神情面目却略显模糊。
高兴得说不出话,泪水流尽才勉强露出一笑。
已经明白这并非梦境,心中却仍感到不安。
作者介绍:陈师道(约1043—1102),字仲明,号静庵,宋代诗人,擅长诗、文、词,尤以诗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生活情感,风格细腻而含蓄,常常渗透着对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家庭观念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儿女的思念与欢乐的描写,反映了家庭团聚的温馨及对亲情的珍视。
《示三子》是一首情感浓烈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儿女的深切思念和归来的欣喜,然而这种喜悦中又夹杂着一种模糊和不安。诗的开头以“时三子已归自外家去远即相忘”展开,简单明了地交代了儿子的归来,但却又暗含着与外界渐行渐远的感慨。接下来的“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更是道出了对亲情的复杂感受,虽然儿女就在眼前,但因久别而感到陌生,情感的张力在此显露无遗。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这句诗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极度的快乐中甚至无法言语,泪水流尽后才勉强露出微笑,表现了深厚的父爱和对亲情的珍视。最后一句“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则将情绪的复杂性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虽然明白这一切是现实,却依然心绪不宁,展现了人对亲情的渴望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家庭归属感和亲情的温暖,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无常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归属感,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