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9:27
初承恩旨言放归舟
宋之问 〔唐代〕
一朝承凯泽,万里别荒陬。
去国云南滞,还乡水北流。
泪迎今日喜,梦换昨宵愁。
自向归魂说,炎方不可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获得恩赐被释放后的激动与思绪。诗人一朝得到皇帝的恩赐,离开了遥远的边陲。虽然离开了故乡,但仍然被滞留在云南的水边。此时泪水与喜悦交织,梦境中的忧愁已然转变成了今天的快乐。诗人向归来的灵魂诉说,炙热的南方是无法再停留的地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承凯泽”说明诗人受到皇帝的恩宠,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对君主恩惠的表达。“去国”则反映了古代士人的漂泊与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宋之问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649年,去世于公元713年,以其清雅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而受到后世的赞誉。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尤其擅长咏怀与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贬之后,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受皇恩释放的喜悦与对曾经孤独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这首《初承恩旨言放归舟》通过对诗人获释后心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开头两句“承凯泽”与“别荒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者象征着荣华富贵,后者却是身处边疆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在离开故乡的同时,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去国云南滞”的描写,既有对地理位置的叙述,也反映出他心灵上的漂泊感。
“泪迎今日喜,梦换昨宵愁”则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在欢喜与忧愁之间的挣扎。过去的悲伤在今天的喜悦面前显得格外鲜明,诗人通过梦境的转换,将过去与现实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情感变迁。
最后一句“炎方不可留”则是对未来的思考,诗人意识到尽管获得了自由,但身处的环境与经历仍然无法留住他,内心的归属感与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依然存在。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流露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故土的思念,充满了哲理的深邃与人性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感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自由的渴望,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家国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获得什么样的恩赐?
A. 赏赐
B. 放归
C. 官职
诗中提到的“去国”指的是什么?
A. 离开故乡
B. 回到家乡
C. 旅行
“泪迎今日喜,梦换昨宵愁”说明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失落
B. 复杂的情感
C. 平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