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33:07
原文展示:
松月轩
杨维桢 〔元代〕
丈人爱青松,手植西门内。
风声度玉笙,林影翻朱鹭。
仙鬼夜读骚,衣客秋吟句。
丈人燕坐余,海月生东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老丈人喜爱青松,亲手在西门内种植。
风声如同吹奏玉笙,林中的影子仿佛翻飞的朱鹭。
仙鬼在夜晚读着《离骚》,衣客在秋天吟咏诗句。
老丈人安坐之后,海上的月亮从东边的树上升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 青松:常绿乔木,象征长寿和坚韧。
- 玉笙:用玉制成的笙,这里比喻风声悦耳。
- 朱鹭:红色的鹭鸟,这里比喻林影的美丽。
- 骚:指《离骚》,屈原的作品,这里指高雅的文学作品。
- 燕坐:安坐。
- 海月:海上的月亮,这里指月亮从海面上升起。
典故解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遭遇的忧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老丈人在自家庭院中欣赏青松和月色,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风声度玉笙,林影翻朱鹭”一句,以玉笙比喻风声,朱鹭比喻林影,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后两句“仙鬼夜读骚,衣客秋吟句”,则通过仙鬼和衣客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丈人爱青松,手植西门内。”:老丈人喜爱青松,亲手在西门内种植,表达了老丈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 “风声度玉笙,林影翻朱鹭。”:风声如同吹奏玉笙,林中的影子仿佛翻飞的朱鹭,通过比喻和拟人,形象地描绘了风声和林影的美。
- “仙鬼夜读骚,衣客秋吟句。”:仙鬼在夜晚读着《离骚》,衣客在秋天吟咏诗句,表达了作者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 “丈人燕坐余,海月生东树。”:老丈人安坐之后,海上的月亮从东边的树上升起,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亮从树上升起的美丽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声度玉笙”,将风声比喻为玉笙的声音,形象生动。
- 拟人:如“林影翻朱鹭”,将林影拟人化为翻飞的朱鹭,增加了诗的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老丈人在夜晚欣赏青松和月色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长寿和坚韧。
- 玉笙:比喻风声悦耳。
- 朱鹭:比喻林影的美丽。
- 海月:象征宁静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声度玉笙”中的“玉笙”比喻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林影 C. 青松 D. 海月
- 诗中“仙鬼夜读骚”中的“骚”指的是什么?
A. 《离骚》 B. 《诗经》 C. 《楚辞》 D. 《乐府》
- 诗中“丈人燕坐余,海月生东树”描绘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夜晚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秋天的宁静景象。
诗词对比:
- 杨维桢的《松月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杨维桢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高雅文化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杨维桢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离骚》:了解《离骚》的内容和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