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7:54
原文展示:
禁酒 铁史先生遵酒禁,笙歌不上小蓬台。 忍看红雨将春去,孤负青天送月来。 陶令额纱劳且裹,孔融手荐岂容裁。 洞庭春色应无律,多种黄柑作酒材。
白话文翻译:
铁史先生遵守酒禁,不再在小蓬台上享受笙歌。 忍心看着落花如红雨带走春天,辜负了青天送来的明月。 陶令用额纱劳作且裹头,孔融的手荐岂能轻易裁剪。 洞庭湖的春色应该没有规律,多种黄柑作为酿酒的材料。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反映了作者在禁酒时期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当时可能有禁酒的政策或社会风气,作者以此表达自己遵守禁酒规定的同时,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在禁酒时期的心境变化。首联直接点明遵守酒禁,不再享受笙歌,表现出作者的自律和决心。颔联以“红雨将春去”和“青天送月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明月升起的期待。颈联通过陶令和孔融的典故,暗示作者在简朴生活中依然不忘推荐人才的责任。尾联以洞庭春色和黄柑酿酒为结,寄托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禁酒时期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在禁酒时期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美的向往。通过对比、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的自律、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对明月升起的期待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铁史先生”指的是谁? A. 杨维桢 B. 陶渊明 C. 孔融 D. 李白 答案:A
诗中的“红雨”比喻什么? A. 落花 B. 雨水 C. 血雨 D. 红花 答案:A
诗中的“陶令额纱”典故出自哪位诗人?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A
诗中的“孔融手荐”典故出自哪位文学家? A. 孔融 B. 曹操 C. 刘备 D. 孙权 答案:A
诗中的“洞庭春色”指的是什么? A. 洞庭湖的春景 B. 洞庭湖的秋景 C. 洞庭湖的冬景 D. 洞庭湖的夏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