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吕】卖花声 月夜

《【中吕】卖花声 月夜》

时间: 2025-05-07 22:11:40

诗句

云消皎月筛帘影,梦破惊乌绕树声,挑灯起诵《太玄经》。

竹轩风定,桂窗人静,快诗人一襟清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1:40

原文展示

【中吕】卖花声 月夜 作者:李致远 〔元代〕

云消皎月筛帘影, 梦破惊乌绕树声, 挑灯起诵太玄经。 竹轩风定, 桂窗人静, 快诗人一襟清兴。

白话文翻译

云散去,明亮的月光透过帘子投下影子, 梦醒时,惊飞的乌鸦围绕着树木发出声响, 点亮灯火,起身诵读《太玄经》。 竹林中的小屋风平息了, 桂树旁的窗户边人声寂静, 这情景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清新和愉悦。

注释

  • 皎月: 明亮的月亮。
  • 筛帘影: 月光透过帘子,如同筛子筛下的影子。
  • 梦破: 梦醒。
  • 惊乌: 被惊飞的乌鸦。
  • 太玄经: 古代道家经典之一,这里指诗人在诵读的书籍。
  • 竹轩: 竹林中的小屋。
  • 桂窗: 窗户旁有桂树。
  • 一襟清兴: 满怀清新的兴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致远,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夜晚读书时的清新和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月夜的宁静场景,诗人从云散月明的自然景象,到梦醒时乌鸦的惊飞,再到自己挑灯诵读的情景,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清新和愉悦心情。诗中的“皎月”、“竹轩”、“桂窗”等意象,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元代诗歌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消皎月筛帘影: 云散去,明亮的月亮透过帘子投下影子,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场景。
  2. 梦破惊乌绕树声: 梦醒时,惊飞的乌鸦围绕着树木发出声响,增添了一丝动态和生机。
  3. 挑灯起诵太玄经: 点亮灯火,起身诵读《太玄经》,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读书生活。
  4. 竹轩风定: 竹林中的小屋风平息了,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
  5. 桂窗人静: 桂树旁的窗户边人声寂静,强调了夜晚的宁静。
  6. 快诗人一襟清兴: 这情景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清新和愉悦,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皎月筛帘影”中的“筛帘影”比喻月光透过帘子,如同筛子筛下的影子。
  • 拟人: “梦破惊乌绕树声”中的“梦破”和“惊乌”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月夜的清新和愉悦心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皎月: 明亮的月亮,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竹轩: 竹林中的小屋,象征着宁静和清幽。
  • 桂窗: 窗户旁有桂树,象征着高洁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皎月”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亮 B. 暗淡的月亮 C. 星星 D. 太阳

  2. 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本经典? A. 《论语》 B. 《太玄经》 C. 《道德经》 D. 《易经》

  3. 诗中的“竹轩风定”表达了什么? A. 风很大 B. 风很小 C. 风停了 D. 风在吹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李致远的《卖花声·月夜》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元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其三 送春 踏莎行 其二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自莲花洞至好汉坡,倏雨倏晴,光景奇绝 踏莎行 暮春 踏莎行 踏莎行 即事 踏莎行 踏莎行·金鼎休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落慌 唯物主义 幺陋 路易十六 屮字旁的字 成规陋习 鬯字旁的字 真知卓见 一力 湫室 溯源穷流 野人献芹 示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