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楼独上

《西楼独上》

时间: 2025-05-04 03:17:58

诗句

竹日驻微暑,松风生早秋。

闲寻来处路,独倚静中楼。

老景驱双毂,乡习挽万牛。

相随木上坐,脚底亦云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7:58

原文展示:

西楼独上
竹日驻微暑,松风生早秋。
闲寻来处路,独倚静中楼。
老景驱双毂,乡习挽万牛。
相随木上坐,脚底亦云浮。

白话文翻译:

在竹影下,阳光温和,微微的暑气依然残留;松风吹来,早秋的气息渐渐显现。我闲游于来时的路径,独自倚靠在这宁静的楼阁上。老旧的景象把双轮车赶走,乡间的习俗把千头万头的牛拉回。我在树上坐着,脚下仿佛也在云中漂浮。

注释:

  • 竹日:竹子在阳光下的影子。
  • 驻微暑:停留在微微的暑气中。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
  • 老景:老旧的景象。
  • 双毂:指车轮,形容车马的繁忙。
  • 乡习:乡村的习俗。
  • 万牛:形容数量众多的牛。
  • 云浮:漂浮在云端,形容轻松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君复,南宋诗人,婺州人。其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作品有《范君复集》等,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晚年,他在乡间过着隐逸生活,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西楼独上》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竹和松的描写,展现了夏秋交替的微妙时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气候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情感,诗人独自倚靠在楼阁上,感受到一种安静的孤独。在这孤独中,诗人将故乡的繁忙与宁静对比,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过去的怀念。最后一句“脚底亦云浮”则升华了这种感觉,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状态,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日驻微暑:在阳光透过竹子的影子停留,微微的暑气依旧。
  2. 松风生早秋:松树间的风带来了早秋的气息。
  3. 闲寻来处路:我悠闲地寻找曾经走过的路。
  4. 独倚静中楼:独自倚靠在宁静的楼阁中。
  5. 老景驱双毂:旧时的景象驱散了车轮的喧嚣。
  6. 乡习挽万牛:乡间的习俗将成群的牛拉回。
  7. 相随木上坐:我与树木相伴坐着。
  8. 脚底亦云浮:脚下仿佛也在云中漂浮,象征轻松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心灵的宁静。
  • 拟人:以“老景”驱动车轮,给景象赋予生命。
  • 对仗:如“竹日驻微暑,松风生早秋”,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土的思念,展现了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与松:象征自然的清幽与高洁,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楼阁: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场所。
  • :象征乡土的丰饶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日驻微暑”描绘了什么样的气候?

    • A. 寒冷
    • B. 微微的暑气
    • C. 暴雨
  2. “独倚静中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喧闹
    • C.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乡习挽万牛”是什么意思?

    • A. 形容乡村的繁忙
    • B. 描述乡村的宁静
    • C. 形容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范成大这首诗的对比: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而范成大的诗则更侧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范成大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法曲入破第一/法曲 寄张达道 守闸书事时已退居五首 及甫坐上分题赋洗竹得百字 风流子(海棠) 荆门道 游庐山涂中杂诗三首 到庐阜谒清虚 闻江上捷音 前有一樽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扇火止沸 手字旁的字 偏恣 癶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历尽沧桑 钱限 泰山梁木 低头倾首 人莫予毒 赤字旁的字 禄结尾的成语 居多 辰字旁的字 大方 微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