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6:01
不耐园林尽日闲。扶持新绿上雕阑。
蕉因着雨心犹卷,燕为衔春力已殚。
临翠槛,写琼笺。东风影事太阑珊。
无端送尽余香去,十二帘栊剩晓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园林闲适生活的厌倦,扶着新绿的栏杆,感受到生命的勃发。雨后的蕉叶依然卷曲,春天的燕子因衔春而疲惫。站在青翠的栏杆前,写下心中所想,东风的影子似乎太过遥远。无情的春光已然逝去,窗前的帘子依旧残留着寒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叶恭绰(约1660-1730),字子超,号梦阮,清代诗人。叶恭绰生活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韵,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诗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清代,正值清朝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人墨客纷纷抒发情怀。诗中通过描绘春日园林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鹧鸪天》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词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园林春景,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不耐园林尽日闲”便透露出作者对这种闲适生活的不满,园林的美丽无法掩盖心中的孤独与无聊。接着“扶持新绿上雕阑”,这一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随之而来的“蕉因着雨心犹卷,燕为衔春力已殚”则将春的美丽与生机与疲惫、无奈相对比,暗示着生机背后潜藏的疲惫与消逝。
“临翠槛,写琼笺”是一个过渡,作者在栏杆前写下自己的思绪,似乎想要记录下这份美好,但“东风影事太阑珊”则反映了春光的虚幻与短暂,使得美好的回忆变得遥不可及。最后一句“无端送尽余香去,十二帘栊剩晓寒”更是将春的余韵与寒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结束在一种淡淡的忧伤中,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无奈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雕阑”指的是:
A. 花园
B. 雕刻的栏杆
C. 河流
诗人对“园林尽日闲”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倦
C. 无所谓
“燕为衔春力已殚”中的“力已殚”意思是:
A. 力气充沛
B. 力气用尽
C. 力气不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叶恭绰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