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

时间: 2025-04-27 14:48:44

诗句

牡丹开尽桃花红,班笋迸林迟角丰。

两株远寄川上鸿,韩郎辍口赠楚翁。

便令剥锦煮荆玉,甘脆不道箪瓢空。

小谢旧城昭亭下,侵天筀竹溪西东。

螗蜋生後出牙茁,罗列满地争强雄。

是时楚翁所食寡,朝饭暮饭唯其充。

今来得此谓过分,一贵一贱物苟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44

原文展示:

韩持国再遗洛中斑竹笋
作者:梅尧臣

牡丹开尽桃花红,
班笋迸林迟角丰。
两株远寄川上鸿,
韩郎辍口赠楚翁。
便令剥锦煮荆玉,
甘脆不道箪瓢空。
小谢旧城昭亭下,
侵天筀竹溪西东。
螗蜋生後出牙茁,
罗列满地争强雄。
是时楚翁所食寡,
朝饭暮饭唯其充。
今来得此谓过分,
一贵一贱物苟同。

白话文翻译:

牡丹花开尽了,桃花依旧鲜红,斑竹笋在林间缓缓成长。两株竹笋远远寄给川上的鸿雁,韩郎口中辍言赠予楚翁。即使剥去锦缎,煮着荆玉,味道鲜美,却不知箪瓢中空无一物。小谢在旧城的昭亭下,竹子蔓延,溪水东西流淌。螗蜋在后生出牙茁,满地争相强壮。此时楚翁的食物稀少,早晚的饭仅靠这竹笋充饥。如今得此竹笋,实在是过分,一贵一贱的物品竟然能够如此相同。

注释:

  • 牡丹:一种花,常象征富贵与繁华。
  • 班笋:指的是斑竹的嫩笋,味道鲜美。
  • 远寄川上鸿:鸿雁常用于代表书信的寄托。
  • 韩郎:指韩持国,可能是友人。
  • 剥锦煮荆玉:比喻精致的食物。
  • 箪瓢:古代盛饭的器具,象征贫困。
  • 小谢:指小谢的家,可能是小谢的故乡。
  • 昭亭:古代亭子名称。
  • 螗蜋:指蝗虫,常见于田野。
  • 楚翁:可能是楚地的老者,象征乡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青丘,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和咏物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的晚年时光,可能与其友人韩持国有交情,诗句中的竹笋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美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斑竹笋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牡丹和桃花,营造出一幅春日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竹笋的稀有和珍贵。诗中描绘的竹笋不仅是食物的象征,更是友谊的寄托,正如“韩郎辍口赠楚翁”所表现的那样,友情在这简单的食物中得到了升华。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通过对比“剥锦煮荆玉”和“箪瓢空”,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揭示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友谊获得满足和快乐。小谢在昭亭下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一种淳朴的乡土气息,竹子与溪流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诗歌以“今来得此谓过分”收尾,表达了作者对竹笋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人们物质追求的思考,强调了生活的真谛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牡丹开尽桃花红:描绘春天花开的景象,营造生机勃勃的氛围。
  2. 班笋迸林迟角丰:描绘竹笋的生长,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3. 两株远寄川上鸿:用鸿雁象征友谊的寄托。
  4. 韩郎辍口赠楚翁:表现友人之间的情谊与馈赠。
  5. 便令剥锦煮荆玉:象征丰富的食物,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 甘脆不道箪瓢空:强调生活中的简单与满足。
  7. 小谢旧城昭亭下:描绘乡村的宁静生活。
  8. 侵天筀竹溪西东:呈现自然景观的和谐美。
  9. 螗蜋生後出牙茁:对自然生命的观察与描写。
  10. 罗列满地争强雄:表现自然界的生机与竞争。
  11. 是时楚翁所食寡:反映生活的窘迫与艰辛。
  12. 朝饭暮饭唯其充:强调食物的稀缺。
  13. 今来得此谓过分:表达对所得竹笋的珍视。
  14. 一贵一贱物苟同:强调物质的不平等和生活的真谛。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偶、比喻等手法,例如“便令剥锦煮荆玉”用比喻表达食物的珍贵,“一贵一贱物苟同”则通过对比强调生活的本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竹笋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美丽。
  • 桃花:象征春天、新生。
  • 班笋:象征珍贵的食物和友谊。
  • 鸿雁:象征信使、远方的朋友。
  • 竹子:象征坚韧、纯粹的生活。
  • 溪流:象征流动的时间和生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 A. 牡丹
    • B. 桃花
    • C. 斑竹笋
    • D. 荆玉
  2. 诗中“韩郎辍口赠楚翁”表达了什么?

    • A. 友谊
    • B. 贫困
    • C. 竞争
    • D. 失落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物质丰富
    • B. 友谊与简单生活
    • C. 自然的美
    • D. 乡村生活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 李白《静夜思》: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乡土的情感。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在描写自然方面都表现出了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但梅尧臣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常常将自然与自我结合,表现一种超然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移病还台凡阅半岁乃愈始到家园视园夫治畦植花因成自叹二首 其二 柳花 秋日西望 将到都先献枢密太尉相公 早夏集公会亭饯金华道卿内翰守澶渊得符字 属疾五首 其三 送贵溪尉周懿文先辈 秋夕不寤 句 其十五 春帖子词·皇帝阁十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福浅命薄 毛拉 唇辅相连 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宣的成语 雷火车 自视不明 脱套 王字旁的字 土里土气 粉条 爻字旁的字 金革之难 艸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细枝末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