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剔银灯 其一 寄祝德滋弟

《剔银灯 其一 寄祝德滋弟》

时间: 2025-05-08 01:32:47

诗句

壮岁浮名抛掷。

但有事、东阡南陌。

好月凉飔,小门深巷,消受就红灯碧。

莫辜秋夕。

拼醉倒、人间狂客。

况是头须未白。

千岁徒忧奚益。

小妇调笙,霜螯入手,不数琼筵瑶席。

金貂烜赫。

肯换与、雨蓑云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2:47

剔银灯 其一 寄祝德滋弟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原文展示:

壮岁浮名抛掷。
但有事东阡南陌。
好月凉飔,小门深巷,
消受就红灯碧。
莫辜秋夕。
拼醉倒人间狂客。
况是头须未白。
千岁徒忧奚益。
小妇调笙,霜螯入手,
不数琼筵瑶席。
金貂烜赫。
肯换与雨蓑云笠。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的浮华名利都抛在一旁,
只希望能在东边的田野和南边的小路上闲逛。
明月清风,狭小的小门深巷,
享受着红灯和碧绿的夜色。
不要辜负这秋天的夜晚,
痛痛快快地醉倒在世间的狂欢客中。
更何况我头发还未花白,
活千年又能有什么益处呢?
那小妻子在调笙,手中捧着霜螯,
不必计较琼筵与瑶席的奢华。
金貂的华丽,
又何必与雨蓑云笠来交换呢?

注释:

  • 壮岁:年轻有为的时代。
  • 东阡南陌:指东边的田埂和南边的小路,寓意悠闲的乡村生活。
  • 红灯碧:形容夜晚的灯光和自然景色。
  • 秋夕:秋天的夜晚。
  • 拼醉:尽情地喝酒。
  • 千岁徒忧奚益:活得再长也没有实质的好处,反而是徒增忧虑。
  • 小妇:小妻子,指年轻的妻子。
  • 琼筵瑶席:形容奢华的宴席。
  • 金貂:贵重的皮毛,象征奢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洒脱,常以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对人生的看法。

创作背景:

《剔银灯》是梁清标寄赠给祝德滋弟的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作者对浮名的淡泊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抒发了作者对浮名的淡漠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开头便直言壮年时期抛弃浮华名利,转而寻求田园间的悠闲,这种生活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随后的描绘中,诗人通过“好月凉飔”“小门深巷”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舒适的夜晚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中提到“不辜秋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尤其是在秋天的夜晚,正是适合饮酒作乐的时刻,提醒人们要享受生活的乐趣。接着,诗人自省“况是头须未白”,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尚在,活着不必太过忧虑。最后,他提及“小妇调笙”与“金貂烜赫”,将生活的奢华与平淡进行对比,表明自己更倾向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的华丽。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既有对世事的反思,也有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在明代诗歌中显得格外珍贵,展现了梁清标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壮岁浮名抛掷:表达了对年轻时追求名声的反思与放弃。
  • 但有事东阡南陌:渴望回归田园生活,享受平淡之乐。
  • 好月凉飔,小门深巷:描绘了一个宜人的夜晚场景。
  • 消受就红灯碧:享受这宁静的夜色与灯光。
  • 莫辜秋夕:劝诫人们珍惜美好的时光。
  • 拼醉倒人间狂客:畅饮,尽情享受生活。
  • 况是头须未白:强调年轻的身体与心态。
  • 千岁徒忧奚益:活得再久也不如活得快乐。
  • 小妇调笙:生活的细腻与温馨。
  • 霜螯入手,不数琼筵瑶席:珍惜眼前的简单快乐,不必追求奢华。
  • 金貂烜赫。肯换与雨蓑云笠:对奢华生活的否定,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奢华与平淡进行对比。
  • 对仗:如“好月凉飔,小门深巷”,形成和谐的音律。
  • 排比:通过连续的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简单快乐的珍惜,反对对浮华的追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美好时光。
  • :代表温暖与生活的乐趣。
  • 霜螯:体现生活中的细腻美。
  • 金貂:象征奢华与物质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阡南陌”指的是: A. 城市的繁华
    B. 乡村的田野
    C. 高山流水

  2. 诗人对待浮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反感
    C. 无所谓

  3. “小妇调笙”中的“小妇”指的是: A. 朋友
    B. 妻子
    C. 妈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畅饮态度,但更加强调豪放与豪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展现了思乡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歌鉴赏指南》
  • 《诗词背后的故事》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王卿立秋即事 送太易上人赴东洛 送菊潭王明府 送夔州班使君 送崔校书赴梓幕 送曹三同猗游山寺 送永阳崔明府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病中寄郑十六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寸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包含霄的成语 艮字旁的字 相与为一 文旦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惜财如命 彑字旁的字 疾声厉色 拨兑 犯开头的成语 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厂字头的字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鸟惊鱼溃 少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