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7:36
剔银灯 归途次骥江驿,晓起遇雨
一夜归心驰骤。孤枕上数残清漏。
远寺钟鸣,邻墙鸡唱,刚是五更时候。
衣衫重扣。对草阁青灯如豆。
侧侧晓寒侵袖。猛雨乍闻檐溜。
乡梦无凭,愁怀欲炽,更尽昨宵馀酒。
只眉牢皱。恁情况要人消受。
整夜心中急切想归。独自躺在床上,数着滴滴漏水的声音。
远处寺庙的钟声响起,邻家的鸡鸣啼叫,这时正是五更时分。
衣衫沉重地扣上,面对草屋中的青灯如豆般微弱的光。
清晨的寒意渐渐侵袭我的衣袖,突然听到屋檐上雨水滴落的声音。
对故乡的梦无从依靠,愁苦的心情愈发炽热,连昨晚的酒也喝尽。
眉头紧锁,在这样的情况下,真让人难以承受。
此诗中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远寺钟鸣”与“邻墙鸡唱”反映了古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安详,形成一种对故乡的思念情绪。
作者介绍:范安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笔触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个人情感、乡愁和自然景色,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吸引读者。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归途中,诗人经历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正值清晨时分遭遇突如其来的雨水,情感愈加深厚,反映了他对家的思念以及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反应。
《剔银灯 归途次骥江驿,晓起遇雨》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归家的心情与所处环境的变化。从“一夜归心驰骤”开始,便交代了诗人心中急切的思乡情怀,孤独的枕边数着滴水声,似乎在与时间赛跑。这种内心的焦急与外界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随着清晨的到来,周围的景象逐渐清晰,诗人听到远寺的钟声和邻墙鸡鸣,仿佛将自己带入了熟悉的乡村生活中。然而,青灯如豆的景象和晓寒的侵袭又让他感到一丝寒意,提醒他此刻的孤独与无助。猛然间的雨声又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诗人对故乡的梦无从依托,愁苦与酒意交加,使得他更加沉重。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既有对故乡的依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还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在归途的旅程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和情感流露,展现了人内心深处对归属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人是在哪个时刻感受到的乡愁?
a) 晚上
b) 清晨
c) 正午
“青灯如豆”中的“如豆”指的是什么?
a) 灯光明亮
b) 灯光微弱
c) 灯光闪烁
诗中提到的“猛雨”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生活的无常
c) 生活的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范安澜的《剔银灯》更侧重于对孤独感的细腻描绘,而《静夜思》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体现了对家的渴望,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一个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引发内心的思考,另一个则直接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