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0:3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34:56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昔日种植于梁王的园子,现在移植到了汉将的坛前。竹子低垂着如同冠冕,青翠的竹影透过卷帘展现在眼前。它的根在得地之后移得很远,经历霜冻后依然保持着节操。竹子开花结实,象征着凤凰的成就,嫩竹则像钓鱼竿那样向上生长。军队的气氛显得宁静而庄重,整个郡城显得宽阔而安详。悠扬的乐声在黄昏轻轻响起,竹影摇曳在寒冷的门前。湘水何时变迁,山阳又有多少残缺?不知在轩窗旁,岁末时节与袁安对坐。
刘长卿,字景文,号慎独,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6年。他以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怀。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恢复时期,诗人借竹来抒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感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品格,诗中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同郭参谋咏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诗人对于历史、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以“昔种梁王苑”引入,勾起对往昔繁华的回忆,而“今移汉将坛”则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变迁,竹子从昔日的奢华地带迁移至汉将坛前,象征着一种承载历史的力量。
竹子的描写充满了生机与韧性,“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这不仅是在描绘竹子的生长状态,更是在传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将竹子的成长与理想的实现巧妙结合,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军容的安静与寂静的环境,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音乐的轻柔与竹影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以湘浦的变迁与山阳的残缺作结,给人以思考人生无常的哲理,仿佛在问:岁月流逝中,真正的价值何在?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修辞,展现了诗人对竹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历史的思考,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诗人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与环境的变化,反映出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感悟,传递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梁王苑”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王?
诗中“嫩笋长鱼竿”是描述竹子的哪一特性?
“岁晚对袁安”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