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5:52
凉夜翛然睡欲成,
蛩声故故枕边鸣。
儒冠潦倒蓬双鬓,
佛殿蒙茸草数茎。
止酒久閒深浅盏,
抛书空冷短长檠。
月斜炤影真堪笑,
枯木巉岩太瘦生。
在这凉爽的夜晚,我快要入睡,
却听到枕边传来阵阵蟋蟀的鸣叫。
身为读书人的我,落魄不堪,鬓发如蓬草般凌乱,
佛殿里长满了几根杂草。
我已久不饮酒,桌上放着深浅不同的酒盏,
书本被我随意抛弃,烛光下显得冷清。
月光斜照,影子显得可笑,
枯木和巉岩显得过于瘦弱。
“儒冠”意指读书人,象征着学识与身份,而“佛殿”则隐含了对宗教的敬仰与超脱。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黄毓祺(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毓祺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相结合。诗中开篇描绘了涼夜的安静与自然的声音,蟋蟀的鸣叫打破了夜的寂静,寓意着内心的烦恼与不安。接着,诗人自我揭示了身为读书人却落魄潦倒的境地,儒冠与蓬鬓对比鲜明,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佛殿里的杂草生长,仿佛象征着对精神寄托的失落。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久不饮酒的冷清与抛书的无奈,烛光暗淡,似乎映照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月光斜照下的影子与枯木巉岩,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渴望宁静生活的同时又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黄毓祺
D) 白居易
诗中“儒冠”指代的是什么?
A) 读书人的身份
B) 武士的头盔
C) 商人的帽子
D) 诗人的名片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幸福
B) 孤独与失落
C) 愤怒与怨恨
D) 兴奋与期待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