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不寐忆元兄南行三首 其三

《不寐忆元兄南行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7 20:09:13

诗句

先师灵骨可怜生,偏袒群然左右争。

妄意猜枚同出手,从今孤掌苦难鸣。

病躯霜后芭蕉树,俭岁墙阴荠菜羹。

寄语诸方云水客,柴门虽设罢逢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13

原文展示:

不寐忆元兄南行三首 其三
作者: 黄毓祺 〔清代〕

先师灵骨可怜生,偏袒群然左右争。
妄意猜枚同出手,从今孤掌苦难鸣。
病躯霜后芭蕉树,俭岁墙阴荠菜羹。
寄语诸方云水客,柴门虽设罢逢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师长的怀念与感慨。诗人感叹先师的灵魂可怜,令人怅惘,而身边的人却争相表现,力图取悦。诗人自觉孤独,难以发声,正如病弱的身体在霜降后仍然倔强地站立着,像一棵芭蕉树。生活清贫,却也自得其乐,墙角的荠菜羹,是节俭生活的象征。最后,诗人寄语四方的游子,虽然柴门已经不再设立迎客,仍希望能在心中与他们相会。

注释:

  • 灵骨:指逝去的先师的遗骨,带有尊敬的含义。
  • 偏袒:指偏向、倾斜,形容人们争相表现。
  • 妄意:指无根据的想法或猜测。
  • 孤掌:形容孤单无助的状态。
  • 芭蕉树:象征坚韧与顽强。
  • 墙阴:墙壁阴凉处,象征贫瘠的生活。
  • 荠菜羹:用荠菜做的汤,象征节俭和生活的朴素。
  • 云水客:指游子或漂泊者,寓意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毓祺,清代诗人,擅长写诗,尤其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风格独特。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怀念已故的元兄之际,表达了对师长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自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已故师长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困惑。开头两句,诗人以“可怜生”来描述先师的灵魂,透出对先师的深切怀念。接着提到“偏袒群然左右争”,展现出在某些人为了争取关注而表现出的虚伪与勾心斗角,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此处的“妄意猜枚”则进一步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与疏离。

在描绘自身境遇时,诗人以“病躯霜后芭蕉树”作比,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倔强,虽然身体羸弱,内心却依然坚韧。接下来的“俭岁墙阴荠菜羹”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满足与隐忍,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清醒认识。

最后,诗人寄语“云水客”,虽然柴门已不再迎接客人,表达出一种对往日情谊的怀念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对人生的哲思,具有很强的共鸣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先师灵骨可怜生”:感叹已故师长的灵魂令人怜惜。
    • “偏袒群然左右争”:周围的人为了争宠而表现出虚情假意。
    • “妄意猜枚同出手”:对他人的猜测毫无根据,似乎都在争取同一目标。
    • “从今孤掌苦难鸣”:自觉孤独,难以发声,内心感到无奈。
    • “病躯霜后芭蕉树”:比喻自己在逆境中仍然坚持不懈。
    • “俭岁墙阴荠菜羹”:象征简单生活的满足感。
    • “寄语诸方云水客”:向远方的朋友表达思念。
    • “柴门虽设罢逢迎”:虽然不再迎接客人,仍希望与友人心灵相通。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病躯霜后芭蕉树”比喻自己的坚韧。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荠菜羹象征简单的生活态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深切怀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坚持自我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对生活的哲理认识。

意象分析:

  • 灵骨:象征逝去的师长,寄托了对师长的怀念。
  • 芭蕉树:象征坚韧与倔强,代表诗人即使在逆境中也不屈服。
  • 荠菜羹:象征朴素生活的快乐,表达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 柴门:象征与外界的联系与隔绝,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妄意猜枚”指的是什么?

    • A. 无根据的猜测
    • B. 正确的判断
    • C. 友好的聊天
    • D. 亲密的关系
  2. “病躯霜后芭蕉树”中的“霜”象征什么?

    • A. 暖和的气候
    • B. 生活的困苦
    • C. 美好的回忆
    • D. 自然的美丽
  3. 诗人对“云水客”的感情是?

    • A. 怀念与思念
    • B. 冷漠与无情
    • C. 争吵与对立
    • D. 依赖与期待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但更侧重于对时代的感慨;而黄毓祺的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孤独与生活的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古典诗词欣赏》
  • 《黄毓祺研究论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临川晏子直百花林 题两岩 啼鹃 送武冈法曹江叔文 送伍启之赴严陵比较务 送邬文伯归侍临川二首 送邬文伯归侍临川二首 送邬文伯 送苏道士 送陈法曹文卿兼柬松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犬旁的字 诓财 不曾序过 富国强民 舟字旁的字 㞘子 包含遮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正身清心 柄朝 夕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夕字旁的字 龛室 提手旁的字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提手旁汉字大全_轻松掌握提手旁生字 月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月字旁的字 使心用腹 鹵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瑰秘 二十三画汉字大全_详细解析二十三画汉字及其书写技巧 水木清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