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8:08
原文展示:
感春三首 张耒 〔宋代〕
亦知春归不可留,有情未忘宁免愁。 平田茫茫芳草合,清洛不断波悠悠。 伤心千里寄双泪,催老此身初白头。 问舍求田未成计,青衫手板对人羞。
白话文翻译:
我也知道春天离去无法挽留,但心中有情怎能不愁。 广阔的田野上芳草连天,清澈的洛河波涛不息。 悲伤之情千里之外寄托双泪,催促着这副身躯早早白了头。 想要安居乐业却未能如愿,穿着青衫手持简板面对人感到羞愧。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诗人可能因政治失意或生活困顿而感到悲伤和羞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离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无奈。首句“亦知春归不可留”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接受。次句“有情未忘宁免愁”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即使知道春天无法挽留,但心中的情感却难以忘怀。后两句通过对广阔田野和清澈洛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悠远而悲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安居乐业的渴望和未能如愿的羞愧,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自我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展现了深沉的愁绪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春归”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离去 C. 春天的美丽 D. 春天的温暖
诗中“清洛不断波悠悠”中的“清洛”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洛河 B. 清澈的江河 C. 清澈的湖泊 D. 清澈的溪流
诗中“问舍求田未成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安居乐业 B. 游历四方 C. 追求功名 D. 隐居山林
诗中“青衫手板对人羞”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