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浯溪 其一

《题浯溪 其一》

时间: 2025-05-06 19:21:58

诗句

明皇何以致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

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1:58

原文展示:

题浯溪 其一
明皇何以致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
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白话文翻译:

明皇为什么会陷入如此的颠危之中?林甫的国忠成了祸害的根基。妃子的良心仍然没有觉悟,而这一切的真相,只有九龄(指李隆基)能理解。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皇:指唐玄宗李隆基。
  • 颠危:指国家的倾覆和危难。
  • 林甫:林甫是唐朝的宰相,因其忠诚而被称为“国忠”,但在诗中被指责为祸根。
  • 妃子:指的是当时的皇妃,可能是指王皇后或其他后宫之人。
  • 九龄:指李隆基,因其年幼时被称为九龄,暗示只有他对事情有真实了解。

典故解析:

  • 唐玄宗: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但后期因宠信杨贵妃而导致政治腐败,最终走向衰败。
  • 林甫: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因其忠诚而受到尊重,但在诗中被指责为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祐孙,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政治批判意识。他的诗歌常常关注国家大事,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题浯溪 其一》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切和批判。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唐玄宗李隆基的深刻批判,揭示了他领导下的国家由盛转衰的原因。首句“明皇何以致颠危”直入主题,质疑唐朝的衰败根源,暗含对皇帝的不满与忧虑。接下来的“林甫国忠成祸基”则将矛头指向林甫,表面上的忠诚反而成为了国家的不幸根源,展现了忠诚与背叛之间复杂的关系。最后两句“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则强调了后宫妃子在国家危机中的无知与无能,表现出政治与权力的诡谲。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警示后人政治应把握在明智之人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皇何以致颠危:质疑唐玄宗为何让国家走向颠覆的境地。
  2. 林甫国忠成祸基:指出表面忠诚的林甫实际上是国家灾难的根源。
  3. 妃子良心犹不悟:描绘后宫妃子仍然对时局毫无察觉。
  4. 此机惟有九龄知:暗示李隆基虽然年幼,但却能洞察真相。

修辞手法:

  • 对比:忠诚与背叛、智慧与无知之间的对比。
  • 反问:通过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歌的批判性。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探讨了权力与责任、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关系,警示统治者应谨慎选择身边的人,强调了政治清明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皇:象征着权力的象征与责任的担当。
  • 林甫:代表着表面忠诚却暗藏祸心的官员。
  • 妃子:象征着对时局无知的权力者的附属,反映出后宫与政治的复杂关系。
  • 九龄:代表着对真相的洞察与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唐太宗
    • B. 唐玄宗
    • C. 唐高宗
    • D. 唐明宗
  2. 诗中提到的“林甫”是因为什么被称为“国忠”?

    • A. 因为他发明了新技术
    • B. 因为他忠诚于国家
    • C. 因为他是皇帝的亲戚
    • D. 因为他是著名的诗人
  3. “妃子良心犹不悟”这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妃子非常聪明
    • B. 妃子对国家危机无所知
    • C. 妃子对皇帝十分忠诚
    • D. 妃子希望能当皇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李祐孙的《题浯溪 其一》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均涉及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奈。李祐孙关注的是政治的腐败,而杜甫则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切。两者都通过悲感的情绪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清平乐四首 其二 清平乐 其六 清平乐六首 其四 清平乐 清平乐 况夔笙太守索题香南雅集图 清平乐 其三 秋 清平乐 游恒心园 清平乐 其一 清平乐 春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铺 面面相睹 手字旁的字 大开方便之门 时移事改 缺口镊子 至公无我 齊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十头添撇 器车 卖卦 外合里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