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1:58
题浯溪 其一
明皇何以致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
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明皇为什么会陷入如此的颠危之中?林甫的国忠成了祸害的根基。妃子的良心仍然没有觉悟,而这一切的真相,只有九龄(指李隆基)能理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祐孙,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政治批判意识。他的诗歌常常关注国家大事,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题浯溪 其一》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切和批判。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唐玄宗李隆基的深刻批判,揭示了他领导下的国家由盛转衰的原因。首句“明皇何以致颠危”直入主题,质疑唐朝的衰败根源,暗含对皇帝的不满与忧虑。接下来的“林甫国忠成祸基”则将矛头指向林甫,表面上的忠诚反而成为了国家的不幸根源,展现了忠诚与背叛之间复杂的关系。最后两句“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则强调了后宫妃子在国家危机中的无知与无能,表现出政治与权力的诡谲。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警示后人政治应把握在明智之人手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探讨了权力与责任、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关系,警示统治者应谨慎选择身边的人,强调了政治清明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明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林甫”是因为什么被称为“国忠”?
“妃子良心犹不悟”这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祐孙的《题浯溪 其一》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均涉及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奈。李祐孙关注的是政治的腐败,而杜甫则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切。两者都通过悲感的情绪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