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浯溪

《题浯溪》

时间: 2025-08-02 07:53:57

诗句

明皇何以倒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

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7:53:57

原文展示:

明皇何以倒颠危,林甫国忠成祸基。妃子良心犹不悟,此机惟有九龄知。

白话文翻译:

明皇为什么会陷入如此险境,林甫的忠心却成了祸根。妃子的良心尚未觉悟,这种情势只有九龄才能明白。

注释:

  • 明皇:指唐明皇李隆基,即唐玄宗。
  • 倒颠危:形容国家的动荡和危机。
  • 林甫:指林亿,唐代宰相,以忠诚著称。
  • 国忠:对国家的忠诚。
  • 妃子:指皇帝的妃子,诗中暗指王皇后。
  • 九龄:指唐朝的九龄王李亨,后来的唐肃宗,被认为是懂得治国之道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祐孙,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对国家、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创作背景:

《题浯溪》创作于政治风云变幻之际,诗人对当时政局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明皇李隆基和林甫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题浯溪》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唐朝明皇和林甫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句“明皇何以倒颠危”,直接指出了唐明皇所处的险境,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接着,诗人提到“林甫国忠成祸基”,这反映了忠诚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忠臣的忠心有时可能会导致国家的悲剧。

“妃子良心犹不悟”一句,进一步揭示了明皇在权力游戏中的无奈与悲哀,妃子的无知与盲目加剧了国家的危局。而最后一句“此机惟有九龄知”则将视线转向未来,暗示只有智慧的继承者才能真正理解这种复杂的局势,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期望。

整首诗在悲观中蕴含希望,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皇何以倒颠危:在问明皇为何会陷入如此危机,表现出一种疑问和不解。
  • 林甫国忠成祸基:林甫的忠诚反而成为了祸害,表明忠诚和权力的矛盾。
  • 妃子良心犹不悟:妃子仍然不明白所处的危机,反映出当权者的盲目。
  • 此机惟有九龄知:强调只有聪明的后人(九龄王)才能理解当前的局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倒颠危”和“国忠基”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林甫的忠诚反映出权力的危险,形成反讽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权力与忠诚之间的矛盾,揭示了历史的悲剧性,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过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皇:象征权力的顶峰与危机。
  • 林甫:象征忠诚与悲剧的结合。
  • 妃子:象征无知与盲目。
  • 九龄:象征希望与未来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皇为何会陷入危机?

    • A. 忠臣的支持
    • B. 妃子的无知
    • C. 外敌入侵
    • D. 自身的错误
  2. 林甫的忠诚在诗中被视作:

    • A. 积极的力量
    • B. 反而成了祸根
    • C. 无关紧要
    • D. 只是一种选择
  3. 诗中的“九龄”指的是:

    • A. 一位诗人
    • B. 唐明皇
    • C. 后来的唐肃宗
    • D. 一个历史事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与人民苦难的主题。
  • 白居易的《长恨歌》:揭示了皇权与情感的纠葛。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祐孙的诗作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但杜甫更多关注民生疾苦,而李祐孙侧重于历史人物的点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集》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入城 入城 汝州吴学士观我斋分韵得真字 秋月 秋夜咏月 秋日客思 秋日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惨不忍闻 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云开见天 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告身 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呱呱坠地 飘茵随溷 尢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朱唇榴齿 有头无脑 雨开头的成语 人字头的字 月中聚雪 丶字旁的字 没世穷年 恬言柔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