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4:53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
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
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
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在祝融峰下正逢重阳佳节,面对这一切,谁能不感到伤感?
在烟雾中一同寻找幽静的涧边菊花,酒樽前的我们都是来自异乡的人。
远山在阳光下应该是连绵不绝,孤雁飞来时让我想起了离别的秦国。
自古以来,登高总是令人伤感,茱萸花别笑我泪湿手巾。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古代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菊、饮酒,以祈求长寿。在此诗中,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一种“节日中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廖匡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在祝融峰上与朋友相聚,尽管节日氛围热烈,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登高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怀旧与惆怅。首句“祝融峰下逢嘉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重阳节的图景,然而随着后面“相对那能不怆神”的提问,诗人内心的悲伤开始显露。尽管身处美好的自然环境,诗人却无法摆脱孤独的思绪。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和朋友们都是异乡人,共同在烟雾中寻找幽静的菊花,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中的“孤雁”意象,更加深了这种思乡情怀,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最后两句“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更是点明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哀。登高本是庆祝的活动,但每逢佳节,难免生出惆怅之情,加之茱萸作为重阳节的象征,诗人用它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整首诗主要围绕重阳节的登高活动,通过描绘美景与内心的惆怅,表达了人生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复杂情感。
祝融峰下的“嘉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故乡的思念
C. 友谊
D. 财富
“自古登高尽惆怅”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惆怅
C. 鼓励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