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3:18
作者: 徐鹿卿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五剡乃脱选,通籍入金闺。祖宗立法初意,正欲猎英奇。
近世流风薄矣,强者立跻霄汉,弱者困尘泥。
流水伯牙操,底处有钟期。公为政,民不扰,吏无欺。
春风桃李满县,当路几人知。
五马宏开公道,一鹗首旌治最,迟乃速之基。
不枉受人荐,更看荐人时。
这首诗表达了对选拔制度的赞颂与反思。诗人认为,古代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选拔有才之士,但如今的社会风气却日渐薄弱,强者往往能高升,而弱者则被困在泥沼中。即使有伯牙的音乐,仍需钟期的欣赏。理想的政治应是让百姓安宁、官员诚实。如今春风化雨,桃李满县,却鲜有人知晓。公道的道路虽然广阔,但真正能识才、施政的人却少之又少。最终,诗人表达了对荐人之时机的关注,强调荐人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徐鹿卿,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以抒怀为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诗作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际,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选拔制度的反思与对人才选拔的关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才与政治的思考。
《水调歌头(圆史宰受荐)》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人才选拔问题,诗中通过对比古今的选拔制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诗的开头提及“祖宗立法初意”,指出了选拔的初衷是为了发掘英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初衷却逐渐被淡薄。强者能攀登高峰,而弱者则被困于尘泥,诗人对这一现象感到痛心。接着,诗人引用伯牙与钟期的典故,强调人才与赏识之间的关系,呼唤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与珍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理想的政治状态,期望百姓安宁,官员诚实,表现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而“春风桃李满县”这一句,生动描绘了一个繁荣的景象,但却又发出疑问,真正能识才施政的人又有几人呢?最后,诗人对荐人的时机表示关切,强调荐人对于人才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思考与情感间游走,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剖析,又有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在时代潮流中的思索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反思,强调了社会对英才的关注与珍视,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伯牙”代表什么?
诗人对当今社会的看法是?
“春风桃李满县”,这句话传达了什么意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