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8:04
早持坚白论,晚踏软红尘。明逸并夷甫,初终似二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白天坚持清白的理想,晚上却沉浸于世俗的纷扰之中。白天的志向与夜晚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得,号山农,宋代诗人,属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时代背景动荡,诗人内心矛盾重重,既有对清白理想的追求,又难以摆脱现实生活的困扰。诗中反映了文学家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苦闷与挣扎。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早持坚白论”表明了诗人白天的理想与追求,是对理想人格的坚守;而“晚踏软红尘”则揭示了他在夜晚难以逃脱的世俗生活。这里的“软红尘”不仅指代物质生活的诱惑,也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纷繁。这种白天与晚上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往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考验。
诗中“明逸并夷甫,初终似二人”句中,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分裂感,白天他是追求高尚理想的“明逸”,而夜晚却成为了平凡琐事的“夷甫”。这种对立感使得诗人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孤独与苦闷,似乎在质问自我,究竟哪一面才是真正的自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人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常常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个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诗词测试: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软红尘”主要指什么?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着相似的主题,均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但刘克庄更为突出内心的矛盾感,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归隐与自我满足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