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贾谊

《杂咏一百首·贾谊》

时间: 2025-07-29 08:24:46

诗句

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

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8:24:46

原文展示

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
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向绛灌(即绛州的灌人)表达感谢,但不要损害洛阳的名声。年末时应当思考治安的对策,恳切地对待大臣们。

注释

  • 绛灌:绛州的灌人,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或学者。
  • 洛阳人:指的是洛阳地区的人,可能暗指某些文化或政治上的人物。
  • 岁晚:年末,指的是一年的结束。
  • 治安策:治理安定的策略。
  • 谆谆:恳切、认真。
  • 礼大臣:对待大臣要有礼节。

典故解析

  • 洛阳:作为古都,洛阳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了文化的繁荣与政治的稳定。
  •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以其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著称,诗中提及的“治安策”与贾谊的政治理念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渐之,号非烟,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高远,常常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怀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刻。诗人通过对时政的关注,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切与对大臣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对国家治安的关心与对官员的尊重,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深思熟虑。前两句“寄声谢绛灌,勿毁洛阳人”中,诗人通过感谢绛灌的方式,强调了对洛阳文化的重视,似乎在提醒当权者不要因为个人的偏见而损害国家的形象。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敏感与警觉。

后两句“岁晚治安策,谆谆礼大臣”则转向了对治安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臣的恳切期望。整首诗在字句中透露出一种理智与温情的结合,既有对文化的敬仰,也有对治理智慧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寄声谢绛灌”:表达了对绛灌的感谢,表明与地方官员的良好关系。
    • “勿毁洛阳人”:劝告不要贬低洛阳的文化或名声,体现了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 “岁晚治安策”:年末时应考虑治安的对策,显示出对国家安定的关心。
    • “谆谆礼大臣”:强调对大臣的尊重与礼遇,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期盼与责任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谢绛灌”与“毁洛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文化与政治的理解。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呼唤重视国家治理与文化的和谐,体现出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强烈认同。

意象分析

  • 绛灌:象征着地方治理与文化传承。
  • 洛阳:代表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与政治的中心。
  • 大臣:象征着国家治理的关键人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绛灌”主要指什么?

    • A. 地方官员
    • B. 洛阳文化
    • C. 年末的治理
    • D. 大臣
  2. 诗中提到的“治安策”主要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关切?

    • A. 个人情感
    • B. 国家治理
    • C. 文化传承
    • D. 社会风气
  3. 诗中“勿毁洛阳人”的意思是什么?

    • A. 应该尊重地方文化
    • B. 不应贬低他人
    • C. 应该关注国家安定
    • D. 应该礼待大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个人情怀。
  • 杜甫《春望》:反映了对国家局势的关心与忧虑。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贾谊的作品均关注政治与治安,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大臣的礼遇与文化的尊重,而贾谊则可能更注重于治国理政的策略与方法。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洛阳城侍宴 秋夜望月 夜渡江 咏牛应制 咏剪花 隔壁闻奏伎(一作陈萧琳诗)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赠魏三十七 古词 送魏珪觐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连镳并轸 转译 重城 走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命中率 游绎 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转日回天 开口见心 弄巧呈乖 都鄙有章 名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